質量認證:依據ISO/IEC(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電工委員會)指南的定義,認證是第三方依據程序對產品、過程、服務符合規定要求的書面保證。從該定義出發,可以理解為:認證的主體是與供需雙方均無直接利益關系的中介方,其能夠獨立、公證地處理與認證有關的各項工作;認證的對象是與產品質量形成有關的各種活動及活動的結果,包括技術活動,管理以及產品本身。認證活動是依據事先明確、認可的要求,評價認證對象的符合程度并通過證書的頒發證實和擔保經評價的認證對象已符合規定要求。客觀公正的評價是認證的核心,認證活動就是按規定程序進行的合格評定。
認證分類
依據認證對象,評價依據及評價方式,對認證進行分類,目前質量認證有以下幾類:
型式檢驗:按規定的檢驗方法對產品的樣品進行檢驗,證明樣品符合指定標準或技術規范的全部要求。
型式檢驗加認證后監督:型式檢驗證實產品質量達到標準要求,監督(即在市場或企業、或兩者均有,抽區一定量樣品進行檢驗)以證實產品質量能夠持續符合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
型式檢驗、管理體系評定及認證后監督:認證不僅針對被認證產品的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的要求,同時要評價該產品質量形成過程的各項活動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是否有足夠的保證能力,維持該產品質量檢定。認證后不僅對產品也要對體系進行監督,這是目前較為普遍的產品質量認證方式。
批檢驗:依據規定的抽樣方案,對一批產品進行抽樣檢驗,以判定該批產品是否符合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這種方法用于出口商品,涉及到健康、安全批產量大的產品。
全檢驗:對每一件產品都依據標準進行檢驗,依據檢驗結果是否認可該產品。這種認證類型多用于設計安全、單件小批量生產的產品,如鍋爐、壓力容器、船舶等。
以上這幾種都屬于對產品進行質量認證,檢驗必須由獨立的,經認可的檢驗機構進行,或在獨立的檢驗機構監督下利用工廠的檢驗設備進行檢驗。
質量體系評定:這種認證類型式針對工廠管理體系的保證能力進行評定,即按照規定要求及申請認證的產品類型、范圍,評價質量體系是否具備持續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產品的能力,這種認證稱之為質量體系認證。質量體系認證式目前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認證方式。特別是ISO9000族標準發布以后,統一了對工廠質量體系的評價標準,質量體系認證的結果被其它各種檢查、評價所引用,減少重復性檢查。
除了產品質量及其保證能力進行質量認證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環境正發生著急劇的變化,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企業不僅要對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也要對因為生產活動而造成的環境影響負責,于是近年來在國際上發起了對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特別是我國開始對GB/T14000標準的宣貫和開展認證工作。
質量體系及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都是對一個單位的質量保證能力和管理能力進行評價,亦稱為管理體系認證。由于管理體系認證具有通用性,已被世界各國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