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投資備案ODI辦理流程
近年來,掀起了一股境外投資熱,但去年發改委和商務部又出臺了新的政策,限制資金出境,導致境外投資難度進一步加大,但“走出去“仍持續火熱。“走出去”的途徑有很多,正規的方式例如ODI、QD產品、PE基金和37號文登記,其中ODI是企業最傳統使用最廣泛的境外投資方式,本文將從政策和辦理流程為大家進行介紹,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最近境外投資整體情況,商務部公布了2018年我國全行業整體對外投資數據:
數據來源:商務部官網發布信息。
其中有幾點需要關注:
1. 2018年全行業同比2017年增長4.2%;金融行業投資較去年同比增長105.1%;非金融類較去年同比增長0.3%。從數據來看,在2018年,盡管資金出境難度進一步加大,但整體境外投資仍在增加,尤其是金融行業的投資增幅較大,可以看出,近年來境外投資的需求旺盛。
2. 商務部發言人在對2018年整體境外投資進行公布時,明確說到“房地產業、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沒有新增項目,非理性投資繼續得到有效遏制!边@里需要大家格外注意,實操與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對于房地產、體育和娛樂業的境外投資目前仍處于實際禁止階段。
3. “QD產品”不屬于直接ODI,屬于基金通道產品,需受專項規則約束。
4. QDII,指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是指在我國境內設立并經有關部門批準,有控制地,允許境內機構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投資業務的一項制度安排。2018年審批額度首次擴容。
5. RQDII即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內人民幣將可以RQDII的形式投資境外人民幣計價資本市場,且與QDII額度的審批制不同,RQDII將以實際募集規模為準。因此,個人可以通過向金融機構購買境外人民幣產品。2014年11月開始施行,但在2015年年底被叫停,在2018年4月重啟。
6. QDLP即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目前在上海、天津、青島、重慶、等地試點。其核心是允許境外投資機構通過申請QDLP資格在中國境內設立QDLP管理企業,由QDLP管理企業在中國境內發起設立可面向境內合格投資者募集人民幣資金的投資基金(“QDLP基金”),并將所募集的資金投資于海外市場。
7.QDIE即合格境內投資企業,目前我國未有法律文件對此進行明確的定義,也未對此出臺任何全國性法律法規,目前基本是實行試點制,比如深圳前海地區的QDLP版本就是QDIE,QDIE與QDLP相比,核準難度更大,但投資范圍更廣(對投向行業和地區、投資方式限制更少)。
境外投資主體及正規方式
關于境外投資方式,正規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其中關于ODI,英文全稱為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即境外直接投資,指國內企業、團體在經過相關部門的核準后,通過設立、并購、參股等方式在境外直接投資,以控制境外企業的經營管理權為核心目的投資行為。
ODI政策介紹
根據相關法規,境內的非國有企業進行海外直接投資或并購交易,需獲得商務部門境外投資行為的核準、發改委對境外投資項目的核準或備案、銀行外匯登記三大環節(涉及到國資的企業還要獲得國資委的批復)。
ODI監管架構
涉及的政府單位主要有商務部、發改委、外管局:
(點擊圖片可看大圖)
注:如企業為國資背景則還要涉及到國資委;如企業為特殊行業,比如軍工,可能還涉及到安全管理部門;如為基金產品,還應遵守QD產品規則。
境外直接投資投向限制
境外直接投資投向限制主要為敏感行業限制和敏感地區/國家限制,這塊主要規則見于發改委和商務部的發布文件,相應的認定也由該部門進行審核。
一般ODI根據投資金額大小、行業、國家等因素,分為備案制和核準制。而非重大金額投資或非敏感性投資適用備案制,即履行備案手續即可,而核準制則需要有關部門對是否允許做這類投資進行核準。
因此,敏感行業和敏感地區/國家并非指禁止對其投資,而是需要發改委和商務部進行核準。
關于備案制和核準制的具體介紹將在ODI的下篇文章中進行介紹,這里先不做展開,敬請關注。
1.敏感行業:屬于我國企業境外直接投資時需要限制的行業,但為限制投資而并非禁止投資!而是無論項目投資金額大小,一律提交商務部和發改委核準(但在實操中,一般房地產/體育/娛樂行業ODI都不會通過)
2.這里有一個爭議:網絡游戲現在泛娛樂化,是否屬于娛樂業呢?根據實操經驗來看,不同地區認定可能不同,很多人慣性思維會覺得網絡游戲也屬于娛樂業。拿成都和天津舉例,目前網絡游戲公司仍可辦理ODI,因此涉及到網絡游戲行業時,建議與有關部門進行確認。
關于備案制與核準制、具體辦理流程將在下篇文章中進行講解,敬請期待~
瑞豐德永(Richful Deyong)2008年始創于香港,系卓佳(Tricor)集團成員,是亞洲具有領先地位的專業服務機構,在全球21個國家/地區47個城市設有辦事處,擁有2500多名員工,服務超過30000多客戶,1300間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500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上市公司,名列財富雜志500強企業超40%及眾多跨國知名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