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第二蛇口"的招商局漳州開發區(以下簡稱"漳州開發區")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廈門灣南岸,處在上海、臺灣、香港三大經濟區的中間地帶,距臺灣高雄港、臺中港分別為140海里和120海里,是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的重要組成部分。
漳州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由招商局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福建省交通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國投交通實業公司、漳州市人民政府、龍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港航管理局聯合開發,招商局集團負責經營管理。漳州開發區管委會和有限公司實行統一的管理體制,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開發區管委會行使地市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統轄開發區的一切行政事務。
自1992年12月動工興建以來,開發區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規劃開發,以港口為龍頭,狠抓基礎設施配套,累計投資近20億元人民幣,首期啟動區域11平方公里已實現"五通一平",具備了優越的投資環境。
漳州開發區建港條件優越,擁有岸線28公里,其中-8米以下深水岸線長達13公里,可規劃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33個,有條件發展成為國際中轉港。區內現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碼頭泊位6個,年吞吐能力可達300萬噸以上。 1996年8月,區內招銀港區被國家列為首批對臺直航口岸,實行口岸開放政策。2001年3月,又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口岸,2002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海關、檢驗檢疫局、邊檢、海事等口岸、聯檢部門以及外輪代理等中介機構已入駐漳州開發區。
漳州開發區海、陸、空交通便捷,距鷹廈鐵路漳州站47公里,現正在籌建連接開發區與鷹廈鐵路的支線;開發區疏港公路連接國道324、319線及漳福、漳詔、漳龍高速公路;每日有多班車客渡輪、客輪、快艇往返廈門,最快只需7分鐘;開發區距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約1小時的路程;廈門至漳州開發區跨海大橋將于"十五"期間建設;貨運已開通至香港、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外貿航線和國內上海、大連、青島等地的集裝箱航線,可直發世界各大港,并已實現對金門港的貨運直航。
區內還建成了高爾夫球場、商務酒店、公共保稅倉等設施以及一批公寓、住宅、寫字樓、標準廠房。廈門大學漳州校區落戶漳州開發區,現正加快建設步伐,將于2003年秋季招生,到2005年將形成2萬名的招生規模,還計劃建設產、學、研一體的高教園區,屆時廈門大學也將為開發區的發展及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漳州開發區從港口建設起步,突出發展遠洋中轉運輸、臨港工業和高科技產業,帶動房地產、商貿、金融、保險和旅游業的發展。開發區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中心工作來抓,不斷致力于營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以“投資者的成功才是我們的成功”為服務理念,建立起一套按國際慣例和準則辦事的公平競爭機制。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各類企業紛至沓來。迄今為止,在區內注冊登記和批準成立的各類企業、中介機構150余家,合同投資外資額近10億美元,內資20億元人民幣。開發區的經濟運行呈逐年增長的良好態勢,1999年以來GDP產值年均增幅達50%以上,港口吞吐量年增幅達70%以上。
如今,漳州開發區正展現出一個濱海工業城市的雛型。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日臻完善的工作、生活環境,使其成為廈門灣南岸的一顆明珠和理想的投資地。進入21世紀,漳州開發區將在新一輪創業中,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突出特色,營造優勢,把握機遇,加快發展,通過大力發展臨港工業及中轉倉儲業,擴大引進和利用外資,滾動開發,形成以臨港工業為主體,港航物流業為龍頭,房地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努力把開發區建設成一個集知識經濟、科學管理、可持續發展為一體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功能完善的濱海城市,成為海峽西岸的新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