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金橋出口加工區是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一個以"出口加工區"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部,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西連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北接外高橋保稅區,南近張江高科技園區。整個開發區經浦東新區政府授權,由上海金橋集團公司(原金橋開發公司)負責進行統一規劃、動拆遷、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和土地管理。以金橋路為界,金橋出口加工區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工業區,1998年4月經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為"上海金橋現代科技園"。西部為生活區--碧云國際社區。
1990年,金橋出口加工區和開發公司相繼成立后,開發公司不失時機地從設施建設、產業發展、融資渠道、開發經營、人才引進等諸方面,推進開發區發展戰略的擬訂與編制,體現出"綜合性、靈活性、引導性"的特色,使金橋開發區的建設立足于較高的起點。為了走出一條市場化融資滾動開發的新路,金橋公司在上海市委、市府和浦東新區的領導下,積極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先后組建設立了金橋聯合投資公司、金橋出口加工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金橋出口加工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土地空轉",在沒有向財政要錢的基礎上籌集了大量資金,支持小區開發建設,構成形態開發與功能開發并舉、產業開發與社會開發并重、區域開發與企業開發聯動的格局。
經過十年的開發,金橋出口加工區內的基礎設施已十分完善,在“七通一平”基礎上增加了 “集中供熱”和“衛星通訊”配套 ,達到了“九通一平”。區內的配套服務項目也十分齊全,金融、物流、商檢、保稅、報關、倉儲、運輸、科研、咨詢、零售、餐飲娛樂、房地產、物業管理等一應俱全,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服務貿易體系和信息、資金、商品、技術、人才流的集散功能,滿足了進區企業的發展需要,并對外產生輻射。2000年8月,金橋獲得“ISO14000國家示范區”榮譽稱號,成為全國第三、上海第一個ISO14000國家示范區。目前,區內已有20家企業通過該認證。
金橋出口加工區作為外向型的開發區,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代表的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在金橋開發區經濟發 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金橋開發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助推器。
受電信業迅猛發展的帶動,貝爾 、西門子、阿爾卡特等電信行業企業上半年產值增長率在1倍以上;家用轎車熱為上海通用汽車的發展帶來良 好機遇;日立、夏普等家電企業依托空調器制造業發展的有利時機,追求技術創新,開拓市場,取得了穩步發 展。 從金橋
開發區內重點工業企業對今年生產形勢預測來看,盡管受到國際經濟疲軟等不利因素影響,總體發展 情況良好,這主要得益于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從而確保了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浦東開發需要,1999年浦東王橋工業區劃歸金橋開發區管理。王橋工業區位于浦東新區東南部,川沙鎮 北面,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至2000年底,累計引進項目60個,協議吸收中外投資8.3億美元,2000年實現 工業總產值39.3億元(現價) ,全年出口交貨值8.0億元。最近,國務院已批準同意將王橋開發區中的2.8平方 公里進行封關,列為國家級的高科技產品出口加工基地,為金橋出口加工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將成為上 海浦東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