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公告,提高了近1500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給正在復工復產的外貿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為其創造更好的出口環境,有助于穩住外貿基本盤。同時,中國此舉也將為全球疫情防控大局穩定好轉發揮積極作用。
這是中國推出的諸多穩外貿措施的最新一例。記者從當日舉行的2020年全國進出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持續協調出臺措施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而且在加速實現“全產業鏈復工達產”。
營造利好環境促出口
“外貿企業期盼政府出臺更多減負政策。”廣西三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誠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反映,受疫情影響,企業面臨的各方面損失較大,生產成本大幅提升,希望政府能夠在稅收等方面予以更多扶持。
3月17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公告呼應了眾多外貿企業的期盼——自3月20日起提高1464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提高后的出口退稅率包括13%和9%兩檔,包括瓷制衛生器具等1084項產品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等380項產品。
陳誠說,這一減稅措施的落實可以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減輕成本負擔,幫助企業更快恢復出口能力。無獨有偶,國家和地方政府去年出臺的財稅等支持政策為該公司減少稅費負擔近1000萬元,這些資金可以更好地用來研發新品和開拓市場,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并非按點提高,而是直接采取了跨檔提高的辦法,政策力度非常大。”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主要有三方面考慮:一是應對疫情影響,尤其是動植物及其制品出口受到的限制;二是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中國提高了石化產品出口的退稅率,能夠減小大宗商品價格波動給中國出口造成的壓力;三是應對美聯儲非常規貨幣政策帶來的匯率風險,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更好地提升應變力。
據了解,去年深化增值稅改革之后,中國的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6%、13%、10%、6%、0%分別調整為13%、10%、9%、6%、0%,仍保持五檔。此次調整將部分6%的調整為9%,將10%的調升至13%。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調整的產品還涉及生產醫療防護物資的原材料,既有益于全球疫情防控大局,也為中國外貿企業長遠發展開拓了空間。比如,此次調整涉及初級形狀的聚乙烯醇,其出口退稅率從原來的10%提高到13%,而聚乙烯醇是醫用織物處置袋、醫用膠片和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的重要原材料。
多措并舉穩外貿大盤
“此舉可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副會長蔡家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當前,中國外貿企業受疫情影響不僅資金損失較大,而且由于人工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復工復產后的運行成本也顯著上升。提高出口退稅率可以降低外貿企業運作成本。
蔡家祥認為,穩住外貿大盤還需要更多政策助力。比如在科學防控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復工復產的手續,推動全產業鏈復工復產。同時,還需要著力暢通國內外物流。
談及出口退稅未來的優化空間,趙萍認為,一是加速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的探索,比如免退免征的相關舉措,讓退稅政策更加高效地惠及企業;二是當前辦理出口退稅所需的材料和手續仍然偏多,可進一步簡化手續,縮短退稅時間,緩解企業資金鏈緊張情況,保障企業更好地運轉。
實際上,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和相關部門密集發布了多項穩外貿措施,還有大量新的政策利好在路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在2020年全國進出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介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進一步完善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陸續出臺多項舉措,會同相關地方和部門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加快復工復產。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力爭早日實現由“企業復工復產”到“全產業鏈復工達產”的轉變。
服務涵蓋:上市公司秘書、新股上市及股票登記、債務托管及受信,財富管理,海外信托和基金會設立,香港及離岸公司注冊,特許牌照申請,企業架構,財稅咨詢,會計安排,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綜合性商務、企業及投資者服務等領域。
擁有豐富知識的精英團隊,為客戶提供全球化業務發展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
瑞豐德永是“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為行業樹立品牌典范”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秉持“全球化運營,國際化標準,致力于每一位客戶的滿意和成功”的服務宗旨,務實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拓展價值版圖。
瑞豐德永是您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