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外貿人會糾結這么一個問題:什么樣的公司才算是一個好的選擇呢?
關于這個問題,我有幾點建議:
01學員提問
Sam,你好。
我已經工作一年了,先后呆過兩家公司。
基本上除了阿里平臺之外,沒有任何的資源傾向于我,公司甚至連工廠的質量都拿捏不準。
現在我辭職了,但是仍舊想從事外貿行業,不知道該怎樣選擇一個適合我自己的公司,很迷茫。
02我的建議
想一次就能成功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很難。
并且,到底什么是適合?
以及,你有哪些特長?你需要什么樣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你喜歡什么樣的行業?
我認為你可以注意這兩個方面:
1)公司大致情況,公司老板如何
我認為作為工作經驗不是很足夠的外貿人,最重要的是學到東西,得到鍛煉。
跟對人很重要,或者說老板很重要。
因為老板決定如何用人,老板影響公司的氛圍,老板的經驗或者價值觀傳遞給員工,老板的眼光和肚量決定是否器重你,愿意教你多少,老板給員工創造哪些成長空間。
而這些,都決定一個人能否迅速地成長并實現個人價值。
當然,即使是面試,你都不一定會見到老板。所以面試的時候可以問問公司老板的情況。
老板如果能力強,員工的表情和語氣只有佩服仰慕和自豪。
我建議你可以跟隨一個自己也做業務的老板,這樣可以學得更多。
2)產品如何
產品還是相當重要的,好的產品銷售難度要低一些。
如果你有機會面試多家企業,那么可以好好比較一下產品,因為它的背后就是行業。
03你也在選擇公司
其實我在后臺答疑時,也看過不少類似的案例。
很多人說走了好多彎路,換了好幾份工作,可還是不如愿,感覺外貿路好難啊。
其實那是因為,你一開始找工作就沒有找對適合的,只要是工作就干。
公司管理架構是否健全、業務員個人發揮的空間多大、工作制度、提成等等,都是要去談去看的。
再找工作的時候,總結下過往經驗,對公司和工作做個要求列表,不想要哪些,想要哪些,可以忍受哪些,弄清楚。
別想的太浮夸,要實際些。
比如想要寬松點的公司政策,以有利于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希望能夠有條件接觸產品線,深入學習產品知識......
記住,找工作永遠是雙向選擇,不僅僅公司需要挑人,你也需要好好的考察公司。
不要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你要計劃好你未來幾年的走向,想想這家公司是否有這個環境和實力供你發展。
你可以把想做的幾個產品稍微研究一下,比如它的產品構造、生產原理、市場需求、開發可能等等。看自己對哪種產品有興趣,越有興趣越愿意研究。
如果沒興趣,再好的公司,估計做到最后也是意興闌珊。
通過比較選定產品以后,找幾家有實力的公司,研究下軟硬件、工廠實力、開發實力、年產值的增長情況、公司的氛圍。
可以打電話咨詢,找到滿足你的需求和適當期待的公司,定下長遠發展的計劃。
流動性不是那么大的外貿公司可能更好,一個公司的業務員呆的越久,越能說明這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性越好,你也有更多可交流可學習的對象。
你們要多跟同事交流,別只顧著埋頭找客戶開發客戶、接訂單,其他的也可以多問問多看看。
04平臺和資源
另外,制約一些外貿人發展的最大問題,在于公司的平臺和資源不好,這里說的不是大家想的展會、B2B平臺等。
而是指:
沒有人能幫你熟悉市場和行業,公司發展的重心不放在外貿上,資源不向外貿銷售傾斜,沒有人能給你一些業務指點等等。
這些才是更重要的平臺和資源,也是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需要注意的。
還有一個建議給到你們:
不迷信大公司、不迷信工廠,只選擇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選擇跟隨一個睿智有魄力的領導。無論它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無論是外貿公司還是工廠。
也就是說,無論你如何選擇,首先要考慮的不是公司的規模和角色,而要看這是不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
更多得從公司的管理者那里去了解,他是否有開拓進取全力發展的雄心,以及是否能做出明確的決策。
服務涵蓋:上市公司秘書、新股上市及股票登記、債務托管及受信,財富管理,海外信托和基金會設立,香港及離岸公司注冊,特許牌照申請,企業架構,財稅咨詢,會計安排,人力資源、薪酬管理,綜合性商務、企業及投資者服務等領域。
擁有豐富知識的精英團隊,為客戶提供全球化業務發展的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
瑞豐德永是“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為行業樹立品牌典范”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秉持“全球化運營,國際化標準,致力于每一位客戶的滿意和成功”的服務宗旨,務實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拓展價值版圖。
瑞豐德永是您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