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報道,中央電視臺節目在“熱錢屯兵香港”的報道中指,香港聚集了10萬億港元熱錢,伺機進入內地炒作,引起香港財經界關注。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香港經濟峰會2011”時主動反駁有關言論,指該說法“毫無事實根據”,這亦是他對此問題首度開腔。
曾蔭權強調,香港的資金要投資內地,內地當局也嚴格把關,有關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兌換,全部與貿易有關,并非作為炒作之用,“香港的人民幣業務一直運作嚴謹有序,有目共睹”。
曾蔭權昨在峰會上發表演說,指全球經濟正在復蘇,但各地的復蘇步伐明顯不一致,尤其歐美主要經濟體的增長仍然乏力,失業率持續高企、公共財政狀況不斷惡化,美國和日本等先進國家更透過量化寬松政策來買入債券等資產,以圖透過加大資金流通量,壓低市場利率,推高資產價格,減輕債務負擔,來刺激經濟增長。
面對大量熱錢因此而流入香港,曾蔭權表示,資金流入本身并非洪水猛獸,面對全球游資增加,香港所要做的不是筑起水閘,又認為對外資施加限制,與香港賴以成功的自由開放理念南轅北轍,“毋疑是倒水時連盆內的嬰孩也倒掉”。他并以觀鳥為例,稱觀鳥者只能選擇合適地方,合適時機,才有收獲,“我們必須順時而行,不能逆理而動”。
他續說,香港作為細小外向型經濟體系,無力影響外國經濟環境,但必須對國際大形勢有透徹的認識,才能把握先機。積極的應對,是為資金提供多元出路,特區政府一直推廣香港作為區內主要上市集資地點,吸引內地以至新興市場企業來港上市,是希望在香港有更多渠道吸納外來資金。同時,香港亦積極拓展人民幣業務。
就近期廣泛流傳大量熱錢在香港囤積,并可能會透過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回流內地炒作之說,曾蔭權認為毫無事實根據,強調流入香港的資金主要涉及股票集資活動。內地來港上市的公司將所募集的資金調回內地作業務用途,也是循正常的官方途徑,“有關數量很清楚,何時將資金調回內地,也可清楚預計得到,完全不會影響內地資金市場”。
他續說,確實有需要鼓勵將資金市場由境內離開到境外,再經自然操作重回境內,這亦是人民幣邁向國際化要下的工夫,但香港的資金要投資內地,內地當局也嚴格把關。香港發展人民幣業務,要為國家的金融開放改革作出貢獻,前提是保障國家的金融安全,且有關人民幣貿易結算的兌換,全部與貿易有關,并非作為炒作之用。事實上,香港的人民幣業務一直運作嚴謹有序,有目共睹,香港會在這方面繼續努力。
曾蔭權又說,香港是以貿易金融起家的融資中心和資產管理中心,經歷多次金融危機,香港“見慣風浪”。“資金來,資金去,對香港來說,是平常事”。關鍵是,香港要有穩健的金融體制,合適的渠道來吸納資金,審慎的監管制度,防止過度借貸,避免造成資產泡沫,影響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