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八區的骨灰龕場選址塵埃落定。特區政府公布最后六區分別是南區、九龍城、荃灣、元朗、大埔和西貢區共七個骨灰龕選址,連同早前公布的十七幅選址,合共提供數十萬個龕位。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表示,選址已盡量遠離民居,特別是骨灰龕的設計可“美化”附近居民,相信對民居的影響不大,當局將會研究是否需要增加交通配套。
特區政府公布最后一批骨灰龕場選址是:南區的薄扶林華人基督教墳場附近用地、九龍城區紅磡的世盛殯儀館內空置員工宿舍、荃灣區大嶼山小蠔灣近欣澳站附近兩幅用地、元朗區的新田介乎新潭路與米埔隴路之間用地、大埔的船灣高爾夫球練習場附近的官地和西貢區的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附近空地。六區共七幅的骨灰龕場選址,連同去年政府公布位于十二區共十七幅的骨灰龕用地選址,十八區合共有二十四幅土地作為骨灰龕用途,提供共數十萬個骨灰龕位。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和副局長梁卓偉,昨早與各區區議會正、副主席會面,交代特區政府的骨灰龕政策,以及各區的骨灰龕場選址。
周一岳在會后表示,各區區議會支持政府就骨灰龕的政策和選址,將會就各區選址的環境、交通及附近居民的影響進行詳細的分析。他說,十八區的骨灰龕選址大小各有不同,其中以九龍城區與油尖旺區受地方限制,可提供的龕位不多,但相信其它區如荃灣及大埔等地可提供可觀數字,彌補兩區龕位的不足。
他透露,有人建議在郊區增加更多骨灰龕用地,特區政府將會聽取各區議會主席的建議后,跟進是否增加骨灰龕位的供應。
周一岳表示,各區的骨灰龕場選址各具特色。特區政府在各區的選址已盡量遠離民居,相信對民居的影響不大,特別是現時骨灰龕的設計不但不會令景觀受阻,甚至觀景或可較以前更佳。但各區的交通配套,除了九龍城區提供的龕位不多,對該區的交通影響不大,其它地區需要研究是否作其它交通配套的安排,包括港鐵、巴士站等方面,以配合當地發展作骨灰龕用途。
南區區議會副主席朱慶紅說,區內的華人基督教墳場附近用地已有多個骨灰龕場,擔心春秋二祭會令該區的交通擠塞,希望特區政府就該區的選址進行詳細的環境和交通評估報告。
而荃灣區區議會主席周厚澄表示,大嶼山小蠔灣兩幅空地的選址,鄰近港鐵欣澳站,只有港鐵到達該地,希望政府在站內增設更多接駁交通工具,以便市民拜祭。
大埔區區議會副主席文春輝說,位于大埔的選址,該地是為堆填區規劃而建,正好合適作為骨灰龕的用途,加上該地交通配套尚算完善,相信該區居民可接受。
西貢區區議會副主席溫悅球關注,區內的華人永遠墳場于春秋二祭時,拜祭的人潮已擠滿區內,他要求當局作更多交通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