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經典、雕版珍本、甲骨書法、評彈曲藝……第22屆香港書展進入第二天,記者來到“主題省”江蘇展區,與眾多書迷一起樂淘蘇版書籍、參觀文化展覽,著實領略了一番濃郁的吳韻漢風。
江蘇展區位于內地館的最佳位置,共有14個攤位,共展出了省內近20家出版社精心準備的3000余種、共5萬多冊圖書。這些書籍涵蓋了文學、藝術、社科、少兒、教育、科技、生活等門類,本本印刷精美、碼放齊整。
在文學類書籍里,記者看到了江蘇文藝出版社的嚴歌苓作品《金陵十三釵》,這部被改編成電影并正由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長篇小說,得到不少書迷的關注。蘇州大學出版社的《平生最識江湖味——隨金庸談詩說情》,在香港這個金庸作品的“原創地”亦是大受歡迎。此外,南京大學出版社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譯林出版社的《詩歌中的詩歌》和《散文中的散文》,南京出版社的《金陵全書》,都讓包括記者在內的文史愛好者們“眼前一亮”。
此次赴港,江蘇展區還展示了不少“大部頭”,包括江蘇人民出版社的《中國近代通史》,這是一部研究自鴉片戰爭至1949年中國近代社會歷史進程的學術巨著;以及反映了中國佛教發展全貌的《中國佛教通史》。鳳凰出版社的《京劇歷史文獻匯編》收錄了清代中期以來有關京劇發展的歷史資料,包括報紙、雜志、日記、清宮檔案、唱片圖錄等文獻,也大大滿足了此間票友的“考據癖好”。
在藝術類書籍里,介紹江蘇民間手工藝的圖書頗受青睞。江蘇教育出版社的《南京傳統手工藝術》和東南大學出版社的《民俗藝術學研究叢書》,圖文并茂介紹燈彩、剪紙、泥人、年畫等民間藝術。“我好想去實地探訪,看看江南水鄉究竟孕育出了怎樣的心靈手巧!”抱著好幾本書,香港女孩譚欣妍一臉憧憬。
除了常規圖書,記者還在江蘇展區里看到一些特別的珍本書籍。比如,古吳軒出版社推出的桃花塢木刻年畫集和卷軸《蘇州水城全景圖》,廣陵書社雕版制作的《論語》、《孫子兵法》、銅活字本《論語》和錫活字本《老子》,以及在德國萊比錫書展上被評為“世界最美書籍”的毛邊書《不裁》。
展區內開設了江蘇籍作家專區和國學精品專區,古典作家吳承恩的《西游記》、劉鶚的《老殘游記》、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近現代作家朱自清、錢鐘書和當代作家蘇童、葉兆言、畢飛宇的作品,以及一部部線裝國學經典,無不展現著江蘇這個文化大省的書香文脈。
移步書展文藝廊,正在這里舉辦的“中華文學漫步——江蘇行”也是精彩紛呈。在委婉動聽的蘇州評彈、錫劇和江蘇民歌里,細細品味古老的揚州雕版印刷技藝和甲骨文書法精品……一位周姓老先生告訴記者,感覺自己重新置身游走江蘇的那些日子。
“江蘇歷史悠久,是中國吳越文化和漢文化的發祥地。”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局長徐毅英說,此次作為“主題省”亮相香港書展,就是希望香港讀者能在品書香江蘇的同時,欣賞吳韻漢風的魅力,為蘇港兩地文化交流更添一段佳話。
第22屆香港書展始于本月20日,為期7天,“主題省”系列活動也將持續至書展閉幕。期間,還將舉行江蘇籍作家葉兆言、葛亮與香港作家馬家輝的“三人行——論江蘇古今名作家”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