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啊,祖國!您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光輝的歷史,讓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在“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閉幕式前的演講會上,澳門大學的潘雪菲帶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表達對祖國的熱愛。
第七屆“港澳大學生文化實踐活動”23日在北京落幕。演講會上,港澳大學生紛紛暢談實踐活動的感受。在故宮博物院做文化實踐的潘雪菲說:“1個月的實踐經歷,讓我們對祖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一件件無價之寶大大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此次活動由文化部港澳臺辦公室主辦,來自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12所高校的大學生,分別進入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等文博機構工作實習,并參加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與國旗班戰士交流、傳統文化保護講座、京劇賞析等文化交流活動。
5000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深深吸引了近百位來自港澳的大學生。他們借助這一寶貴的實踐機會,與故宮博物院、恭王府、宋慶齡故居等名勝古跡“親密接觸”,加深對民族文化和國家發展的認識。
“在恭王府,通過聽取指導老師的講解,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以及親身漫步于王府的亭臺樓閣之中,我深深體會到王府文化的韻味和獨有的歷史厚重感。”澳門大學學生白雪琪說,在恭王府實習期間,自己的文化素養得到很大提升。
在宋慶齡故居實習期間,香港城市大學的陳淑文進一步認識了偉大女性宋慶齡傳奇的一生,深刻體會到宋慶齡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拔視堰@些體驗和宋慶齡的精神,帶回香港加以傳揚。”
不僅如此,港澳大學生通過參加非物質文化遺產講座,認識到文物的意義和價值,更深入體會到國粹京劇以及陶瓷、篆刻、昆曲等傳統藝術的魅力。
在梅蘭芳大劇院實習的澳門大學學生楊雯詩,親自體會了一把京劇造型,從化妝到學唱京劇,楊雯詩體會到京劇演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真正意義。
“認識京劇之后,我改變了對京劇的態度,更加欣賞和喜愛京劇了!毕愀壑形拇髮W的馮家儀在欣賞了京劇、昆曲、評劇等戲曲之后,加深了對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認識,也對國粹深感自豪。
來自香港大學的劉君宇,在故宮博物院通過聽取陶瓷專家講解陶瓷知識,了解了元明清時期的瓷器特點,并親手觸摸這些珍貴的文物,感到十分激動和新奇。
有人訪古就有人探今。在中國科技館實習的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李佩婷,感嘆此時此刻的中國科技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過去的想象。她還比較了香港和北京的異同,體會南北文化差異,決定把實習的感受帶回香港。
文化實踐之余,各家文博機構還組織港澳大學生游覽北京胡同,品味京味特色小吃,帶他們走訪北京大街小巷,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體會當地文化習俗。
“我們用最少的時間,體驗了最多的北京,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睏铞┰姳硎荆M褜﹦∥幕母形驇Щ匕拈T,分享給家人和朋友。
文化實踐活動讓港澳大學生收獲了友誼,獲取了知識,充實了生活,擴充了視野。“我在國家圖書館每天都是充實和快樂的”,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梁慧淇興奮地說,北京一個月的實踐經歷,是人生中寶貴的財富,她會“永遠銘記于心”。
港澳大學生即將踏上歸程,戀戀不舍之余,他們的行囊里增添了一筆人生的寶貴財富,精神上的充實和能力的提高,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更加勇敢和自信。正如文化部港澳臺辦公室主任董俊新所說:“這次文化實踐活動,將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與當今社會的蓬勃發展真實而全面地展現在港澳青年面前,通過行之有效的工作實習,可以幫助港澳大學生提高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在未來為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