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及認證是一個“冷門”的行業,就連香港檢測及認證局主席程伯中教授也坦言不知道這個產業未來能為香港創造多大的財富。然而程伯中3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若想想內地2008年出口總值約10000億元港幣(下同)的建材如果需要檢測和認證服務,就不難想像這個“冷門”行業有多大的發展潛力。
“內地每年出口約10000億元的建材,這些建材如在海外使用,一定會有安全要求和物料品質要求;在這10000億元里,只要有一部分在香港做檢測及認證,這就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背滩性诮邮軐TL時對這個過去被人忽略的行業充滿信心。
金融、服務、航運、旅游這四大支柱長久以來是香港的經濟根基,但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后,香港意識到開拓其他產業的必要性,并提出推動六大優勢產業發展。
檢測及認證是香港六大新興優勢產業之一,港府為了推動這一行業,特別于2009年9月成立了香港檢測和認證局,這個在香港默默耕耘了30多年的產業在近兩年逐漸為人關注。
程伯中指出,目前檢測及認證每年可為香港帶來大約80億港元的收益,但這行業背后發揮的作用絕非80億元這么簡單。他說,檢測及認證為香港的貿易業提供了很大的支援,鞏固香港貿易中心地位!叭绻麤]有檢測及認證的支援,在內地生產的成衣免不了要送到其他地方做測試,距離遠了,成本也會相應增加,競爭力自然會下降!
對于檢測及認證未來面臨的商機實際有多少,程伯中雖然說難以預計,但隨著大眾越來越關注民生,日常生活所需的測試也會越來越多,這提供一個很大的市場空間。
“過去我們著重在成衣、鞋類、玩具、電子等做測試,現在我們發現日常生活也有很多額外的測試需求,例如食物安全、輻射等!背滩杏峙e例說,隨著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現在成衣可能會被要求做物料測試,檢測是否會對人類皮膚產生影響等,可見檢測及認證業的市場空間正在不斷擴大。
事實上,檢測和認證局在成立后六個月,即2010年3月便向行政長官提交第一份以市場為主導的業界三年發展藍圖,選定了四個對檢測和認證服務有較大潛在需求和機遇的行業,包括中藥、建筑材料、食品以及珠寶。
程伯中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以往香港主要集中做電子、紡織和玩具的檢測,但以上四個選定的行業都是香港的優勢,未來“大有可為”。
程伯中更笑言,雖然不知道檢測及認證業未來能產生多大的市場空間,但他相信這個市場“大得連香港也吃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