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國內地,許多人有同樣一種觀感:很多城市“長”得都一樣,過去十多年春筍般冒起的高樓大廈,把很多城市變成了一個城市。
近20年來經常往返兩地的香港知名企業家陳啟宗亦有此感。他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些大樓“又丑又沒特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建筑不節能、不低碳、不環保,所謂“垃圾大樓”是也。
現年60歲的陳啟宗領導著恒隆地產及其母公司恒隆集團,兩個上市公司總市值約2000億港元。1992年前后,他帶領恒隆地產轉戰內地,如今內地業務已占據恒隆的半壁江山。近幾年,恒隆主攻二線城市,在沈陽、濟南、天津、大連、無錫等推進7個以購物商場為主的大型商業項目,預計總投資達500億港元。
進軍內地,陳啟宗希望把全世界最節能、最環保、最低碳的建筑帶到那里。他說,過去10年恒隆在內地的所有項目都獲得美國綠色建筑理事會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認證——完工的獲頒金獎認證,未完工的則取得準金獎認證。
2010年6月開幕的沈陽皇城恒隆廣場,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全球第一個獲得“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金獎認證的商場。
沈陽恒隆廣場眾多環保的設計措施中,最讓陳啟宗自豪的是節能環保的玻璃幕墻和屋頂。玻璃幕墻由兩面12厘米厚的玻璃、中間8厘米厚的真空空間構成,這種設計能減少建筑物在制冷和供暖時所需的電力。而屋頂使用遮陽設備和高陽光反射指數的涂料,能減少建筑物的傳熱量。此外,屋頂還鋪設太陽能板,利用太陽能發電。
據介紹,這些環保設計預計每年可以節省21%的用電量,即約7000萬度電,相當于1500多個普通家庭每年的用電量;還可節省用水40%,相當于一年節省用水近5萬立方米,可供應逾2000萬人一天的飲水所需。
陳啟宗說,這些節能設施和設計的平均回報期約為9年,短的是4年,比如節能燈,長的則超過40年,比如太陽能板,基本無回報。
“很多人不愿意干,尤其是那些要出售大樓的開發商。反正要賣掉,自然不用管(節能不節能)。”因此,在陳啟宗看來,大多數分層或分單位出售的寫字樓或商場,都可視為“垃圾大樓”,全世界如此,而亞洲特別多。
別人不愿意干,那陳啟宗為什么要堅持?他給出了三個理由。一是盡企業的公民責任。二是中央政府理解并重視環保低碳,雖然面臨經濟發展的制約,但總有一天政府會在建筑節能上給出一個明確的標準。三是低碳節能是歷史發展的潮流,未來從政府、企業到個人都將順應這一潮流。
陳啟宗建議,內地應該適時調整土地競拍機制,除了看競拍者的出價外,還可以成立一個由官員、學者、社會賢達等組成的專家小組,對競拍者的建筑方案進行評估,把設計、環保等要素都評進去,綜合考慮孰優孰劣。
“如果不調整,內地城市只會充滿垃圾大樓,不環保的大樓,高碳的大樓。”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