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八大資助院校每年錄取五六千名內地生,其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不乏高考狀元。幾年下來,這批內地生取得了香港學位,不少決定留下。不過,由于文化差異、孤身在外,他們往往面臨比本地生更嚴峻的出路難題,其中也有不畏艱難,發揮聰明才智,或就業或創業,在東方之珠揮灑青春、闖出一片天。
香港科技大學西安女生高婧未畢業先創業,更籌辦非營利組織(NGO),欲助創業者一臂之力。首位在港成功創業的內地研究生耿春亞鼓勵畢業生對自己負責,抱著“輸得起”的心態,積極自我增值。
高婧2008年從西安來到科大讀環球商業管理及經濟,即將進入大四,前年開始萌發創業理想,并與同學創立專注于“大屏幕運算的人機交互”研究的科技公司。今年結束哈佛交換生課程的她加入一個名為SLP(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的非營利組織,致力于幫助全世界的年輕創業者創業。高婧成為該組織香港分部的創始人,目前正處于緊張的籌備階段。
不過,高婧認為,香港創業氛圍并不濃郁,由于語言與文化背景不同,在港內地生面臨加倍困難,選擇創業的少之又少。她說,少數幾個創業成功的內地生所創立的公司,多是在校期間的研究項目發展而來,多集中在科技領域,這些公司目前也面臨著業務多元化拓展、融資、人才等難題。
獨特優勢助拓內地市場
高婧指出,內地生在港創業雖然初期困難重重,但是在涉及到內地資源的領域,具有獨特優勢。目前香港高校有許多來自內地的高素質研究人才,通過內地生校友網絡可以找到豐富的人才資源;內地生有中國內地成長的經驗及相關人脈,這對于創業公司開拓廣闊的內地市場大有裨益。
高婧正全力籌備的SLP(創業領導力培訓計劃)希望在香港培植一個良性的創業圈,通過選拔本地區一批最具潛力的年輕創業者,構成SLP核心創業圈子,組織定期分享會,促進同伴之間創業經驗的高效分享和學習;同時制定一套系統的培訓課程,邀請成功企業家現身說法,與年輕創業者分享寶貴的創業經驗。她說,SLP作為一個全球性的NGO,在美國、倫敦、印度等地均有分部,國際化的組織網絡也將促進本地區成員與全球成員之間的無障礙交流。
初嘗創業滋味的高婧不無感慨地說,創業是一個孤獨的旅程,需要具備冒險、不怕輸的精神,創業必須放棄很多東西,也會經歷多次的失敗,并不適用于每一個人。“如果只想要過好的生活,打工就足夠了。”她談到自己有同學在投行工作,剛入職月薪便有五六萬元,平時閑暇還可三五成群吃飯聚會,而她獨自創業,常常孤身一人。其實她也有機會得到這樣的工作機會,可是“年輕時,總該做些讓自己不后悔的事”,為了不讓自己后悔,她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甚至最近有休學創業的想法。
過來人耿春亞指點迷津
耿春亞是高婧眼中成功的在港創業內地生。經過多年奮斗,他創立的東方蜘蛛有限公司目前已是規模最大的內地生企業之一,經營得有聲有色。而耿春亞也常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后來者指點迷津。
耿春亞認為,目前政府已提供足夠支持予內地生留港創業,如設立科學園、數碼港提供免費場地、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期限等。不過,他同樣深感香港創業氛圍不濃,在港內地畢業生著眼于薪金,少創業,大多夢想當銀行家、律師、醫生等,“作夢發財”。
耿春亞鼓勵年輕人:“創業或就業都有失敗或跌倒的時候,要輸得起,認清自己盲點,亦不要怪責別人和自己,凡事盡力便可。”無論創業或就業,他認為,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態度,才能成功。他提醒畢業生:“不要著眼于起薪點,應想清楚個人價值,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工作,積極增值自己,努力定能超越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