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發展局15日公布的最新調查顯示,受歐美市場前景不明朗因素影響,香港今年第三季出口情緒轉趨負面。與此同時,大多數港商仍受內地生產成本上漲困擾。
香港貿發局最新一期《貿易季刊》發表的報告指出,第三季“香港貿發局出口指數”由第二季的53.8下降至49.5。貿發局首席經濟師梁海國表示,指數跌穿50點的分界線,反映短期內整體出口情緒轉趨悲觀。
調查顯示,出口至中國內地市場的指數由53.1輕微下跌至51.7。而除中國內地以外,所有市場的出口指數均低于50。港商對出口至日本的信心雖略為回升,但指數仍停留在50以下的收縮區域。
至于美國及歐盟市場的出口指數分別為48.2及47.6。梁海國表示,美國經濟復蘇步伐未如預期,加上歐債危機加劇,令港商對歐美出口市場信心減弱。隨著歐債危機蔓延至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場憂慮美國經濟進一步下滑,預料香港出口未來數月只能維持溫和增長。
他指出,除出口市場的不明朗因素,港商亦承受著內地生產成本高企的壓力,正面臨雙重挑戰。貿發局訪問了500家在內地的香港公司,當中88%受訪公司表示今年第三季內地勞動成本上漲;87%受訪者擔心內地通脹問題,其中97%表示,對于內地生產成本上升感到憂慮。
與制造業相比,香港服務業對前景充滿憧憬。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上月訪港期間,宣布內地將采取更多措施,降低香港服務業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預期在2015年全面實現香港與內地服務業貿易自由化,并進一步推動內地與香港企業合作,開拓國際市場。
梁海國表示,新措施預料可以為香港服務業帶來龐大商機,包括商業及消費服務業。香港服務業者應充分把握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及各份補充協議帶來的優勢,與內地企業建立伙伴關系,藉此更進一步拓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