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有上升趨勢,過去3年升21.7%,今年上半年也有1,035宗。民建聯發現,沙田及大埔區有8大單車意外“黑點”,主要涉及單車徑設計欠佳,以單車代步的居民容易“中招”,尤其是假日市區“生手”到新界騎單車時,意外率較高,區內主婦最常遭殃。
民建聯建議,港府加快將鐵制的“n形減速欄桿”改為塑料欄桿、改善單車徑規劃,避免人車爭路、加強執法并立法強制騎單車須佩戴頭盔。
香港沙田與大埔區單車徑四通八達,隨著愈來愈多區內居民以單車代步,單車意外飆升。根據警方數據,全港涉及單車的交通意外,2007年全年錄得1,572宗,升至去年的1,914宗,今年首6個月也達1,035宗。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表示,在沙田和大埔區經常收到居民遇上單車意外的個案,估計今年意外宗數將超越去年水平。他指出,沙田和大埔區的居民喜以單車代步,不少主婦會騎單車到市場買菜,她們亦是經常發生意外的一群;亦有居民為節省數元車費,由住所騎單車到車站轉乘港鐵,面對日漸增加的單車使用者,當局有需要改善單車徑設計。
民建聯巡視發現,8個單車意外黑點分布于沙田、馬鞍山和大埔。其中5個黑點安裝“n形減速欄桿”,這款欄桿安裝在路口,用以收窄行車空間,促使單車使用者減速。但減速欄以鋼鐵制成,碰撞時對人體傷害較大。此外,如單車正面沖向減速欄,欄桿有機會“卡住”前輪,令駕駛者容易向前拋出。民建聯建議改以3支彈性“塑料柱”取代“n形減速欄桿”。陳克勤表示,新建單車徑將會采用塑料柱,但現有單車徑則需要5年方能完全更換,他促請政府加快在2.5年內完成工作。
此外,有部分黑點的路面由于規劃不當危機處處,例如“之”字形路段、單車徑與巴士站共享路面、以及設有回旋處,令車流混亂等。陳克勤表示,去年11月已經就8個“黑點”的設計漏洞向發展局提出改善建議,包括在可行情況下將“之”字形路改成直路、避免單車與汽車共享路面,并在急彎位置加設減速指示牌和“魚眼鏡”等;當局當時回復將意見轉交負責部門,但事隔近1年,情況仍未見改善,他促請政府加快落實。
陳克勤指出,市民的裝備和單車技術不足亦容易引起意外,他將在立法會提出議案,促請政府立法強制騎單車人士必須佩戴頭盔,首階段可強制兒童佩戴,之后才全面實施。他又建議政府設立單車公園,讓初學的單車駕駛者有安全的空間練習;警方應加強執法,檢控逆線行車、在行人路上踏單車等違例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