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教育部及香港中聯辦、特區政府及其它有關機構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由香港文匯報與清華大學、香港多間大學共同舉辦的“2011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圓滿落幕。
為期8天的行程中,來自香港11所院校的110名大學生,不僅參加了多個國情講座,更親自走進故宮、長城、法院、空軍24師等參觀訪問,在增進了解祖國國情之余,也進一步增強了國家觀念,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學員們均表示受益匪淺,不枉此行。
8月27日,國情班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結業典禮。典禮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嚴雋琪等領導和主禮嘉賓為未來之星學員們頒發結業證書,未來之星同學會則向出席的領導和嘉賓贈送了紀念品。
嚴雋琪在致辭時肯定“未來之星”活動的重大意義。她表示,“未來之星─中國國情教育培訓班”已持續舉辦7年,是香港大學生了解國情的重要渠道,也是國情教育的重要品牌。“未來之星”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國家及香港各界的支持。是次為她第二次參加“未來之星”結業典禮,她祝福活動能“越辦越好”,讓更多港生零距離感受祖國,并化為學習的動力,畢業后更好地服務香港及祖國。
嚴雋琪又表示,希望同學們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書本中了解國情的同時,還要多走多看親身接觸。她寄語各同學,作為未來的社會棟梁,應努力學習,充分理解“一國兩制”的優越性,積極發揮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點的優勢,讓香港越來越好。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韓景陽在致辭時指,今年正值清華大學建校百年之際,港生們通過清華的國情教育課程,能深入了解國家基本政治制度、當前經濟形勢、教育體制及未來發展方向,還有香港基本法與一國下的兩制,都可說是“獲益良多”。他表示,國情班是溝通兩地大學生的橋梁,多年來一批批港生能親身體會祖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希望同學們努力為香港發展和祖國繁榮作貢獻。
"未來之星"同學會主席歐陽曉晴在致辭時兩次引文稱,著名學者、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雖曾身處異國,書寫的卻是心系祖國之文章。他強調,心系中國前途、關懷中國命運,是香港文化、政治、經濟精英的優良傳統,是港人不變情懷;多少年來,這種傳統與情懷,匯入國家改革開放、文化重建的時代洪流之中,成就了全球化時代中國崛起的傳奇。
他又重申培訓班開始時說過的話:“因為有你,香港的明天會更好。因為有你,祖國明天會更強大。”以此勉勵各學員于學習中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