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屆“中國海外投資年會”論壇上,不少與會人士一再強調要把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對外投資的一個重要橋梁。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2011年中國大陸對外投資總額的65%是在香港或通過香港完成的。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介紹,中國對外投資目前還缺少足夠完善的平臺,以及相關法律、金融等機構的支持,而融合中西管理文化是中國企業并購海外公司最大的短板。他說:“香港作為國際自由港和國際金融、貿易、[注冊美國公司常見問題]航運中心,在融合中西管理文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應發揮作用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
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程雁談到,由于香港市場是一個國際金融平臺,各種資金都在這里匯集,一方面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占到資金市場的50%左右,同時歐美和東南亞各方面的資金也在香港流進流出,香港方面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市場進行融資,就變得至關重要,前提是這個市場的風險是可控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你怎樣在風險控制與風險擔保的成本之間進行控制,本地的企業如何獲得最佳的融資和成本最低的資金,就成了一個結構性融資的重大課題。
擁有豐富并購經驗的程雁特別提到香港市場是一個重視信用評級的地方。就怎樣在香港市場建立信用擔保體系,包括中國內地在香港的企業如何爭取本地銀行的支持,程雁列舉了李嘉誠長江與和黃的例子。她說,李嘉誠長江、和黃在對外投資過程中之所以能獲得香港本地銀行甚至中資銀行、外資銀行全方位、[注冊紐約州公司]最大程度的支持,是因為長江、和黃是香港本地的信譽企業,它已經獲得了高度的信用評級,因此能獲得香港本地銀行甚至中資銀行、外資銀行最優惠的資金和融資,包括資本金。
因此,程雁建議中國企業在對外融資過程中要注重信用評級。她認為,要想獲得香港當地銀行的支持,除了企業的母公司進行擔保,最好是本地企業屬地化,把香港作為根據地,把自己的企業當成一個香港的公司去發展,這樣企業的資產包括資金可以留在香港,業務發展可以形成規模。她說,“現在我們看到中國很多企業已經逐步把海外的投融資和管理中心放在香港,將來他的資產負債表包括資金會留在香港繼續發展,這樣的話,企業會獲得一個持續性的增長,銀行對你的信用、對你的評級也會是逐步增長的。”[注冊德拉瓦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