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環保團體從去年7月至今年4月對在香港與內地九個城市的大型連鎖中藥店購買65種常用中藥材進行檢測,發現當中70%有高毒素殘余農藥,[深圳瑞豐注冊香港公司]如含禁用于中藥材的農藥“甲拌磷”及“克百威”等。其中,在香港同仁堂購買的7個樣本中發現有5個含殘余農藥,當中4個樣本含禁用農藥,包括3種屬急毒性禁用農藥,即可能令人有中毒反應及死亡風險。
環保團體在香港同仁堂購買的藥材樣本,包括常用的田七、當歸和板藍根等。檢測結果發現,枸杞子王和金銀花,各殘余12種農藥;田七粉則被驗出31種殘余農藥,包括禁用農藥“滅線磷”;當歸頭片更被驗出禁用農藥“甲拌磷”,超出歐盟標準30倍。綠色和平項目經理連佩怡認為,香港現時雖未發現因中藥材農藥超標而中毒的案例[青島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但一般市民難以識別出藥材是否有毒。如果市民長期服用殘余農藥會影響生殖及神經系統,急毒性農藥甚至引致生命危險。
全球現時有70%中藥材來自內地,但由于當地對中藥材生產源頭監管不足,只注重有效與否而忽略其安全性,令化學檢測輕視農藥殘留量。為確保中藥安全及品質問題,香港衛生署與內地監管當局雖已建立溝通機制,并在香港設市場監測系統,定期從市面上抽取中藥材作檢驗。不過,署方未向香港市民公開其檢驗程序及結果。此外,[南京瑞豐注冊香港公司]香港入口常用的500至600種中藥材中,港府只規管其中的36種,對九種農藥殘留訂立上限。連佩怡直言對中藥材進口規限比一般蔬果要少,她呼吁港府檢討中藥材入口和規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