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積極投資基建,2013/14年度的基建工程開支預計為701億元(港元,下同),創歷史新高。政府積極投資基建,但同時卻爆出人手不足。發展局秘書長韋志成近日指出,按照最新估算,[盧森堡公司注冊]本港的工程量至少需要2萬名額外工人,若人手未能達標,會考慮將部分欠缺迫切性的工程延期上馬。事實上,不只是建造業,據香港《文匯報》8月4日報道,在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同時,多個行業都在鬧“人荒”。
“藍領”缺人 “白領”過剩
建造業缺人手的問題大約始于10年前,工程量的減少導致大量建筑工人轉行或轉投外地市場另謀生計。當然,薪資低、有一定的危險性也成為年輕一代不愿從事建造業的重要因素。不過,受惠于香港大力發展基建的政策,建造業從業者的薪資也水漲船高。據香港媒體報道,具有完成6個月基礎訓練和工地實習資歷者,月薪可達1.5萬元。
4日的《文匯報》報道稱,相對而言,保安業和飲食業是人手缺乏的重災區。飲食業現在約有22萬從業者,但仍缺近3萬人。保安業雖有14萬從業者,但仍缺逾萬人手。有業內人士說:“保安業從業員經常‘工比工’,流動性較以前大,有個別停車場一年內就流失1/3員工”。
香港的勞工市場傳統以“白領”和“藍領”劃分。“藍領”是從事體力勞動和技術勞動的工作者,薪酬較低;“白領”更多的是代表專業人士,薪酬較高。根據統計,香港目前缺人手缺的主要是“藍領”,而像是IT行業卻相對人手過剩。
對此,有香港學者指出,“藍領”與“白領”在薪酬和享受法定假期上都有所不同,但是年輕一代在求職時,尤為看中的恰恰是薪金和假期,這也是“藍領”鬧“人荒”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港人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也會導致入行“藍領”的意愿降低。
幫助創業 吸引新血
根據《文匯報》報道,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日前公布的2012年全年人力數據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香港整體平均雇員流失率達17%,[盧森堡注冊公司]創2003年以來最高紀錄。除了建造業、飲食業、保安業,目前,行內人員流失嚴重的還有安老和護理。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香港安老服務單位過去一年的家政助理及個人照顧人員的流失率高達21.8%及23.4%,目前空缺率亦分別有8.2%及12.4%。留下來的基層護理人員過半數已年逾50歲,預期未來10年每年有逾5%員工退休,人手預期更緊張。
為了緩解人手荒的問題,香港政府也出臺了政策,比如提高“藍領”行業的最低薪金;業界也在探討如何吸引年輕人入行。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蔡健權近日表示,學會一直都有到中小學做推廣,希望能吸引年輕人入行。此外,業界也對輸入外勞或海外專才持開放態度。
有學者指出,年輕人在入行的時候,應該更多看看未來的發展空間。以安老護理行業為例,銀發族市場已經顯現另類商機。根據統計處推算,[注冊伯利茲公司]未來本港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由目前的13%上升至2039年的28%。銀發族催生巨大市場。政府應幫助年輕人在類似難吸引新血入行的行業創業,這或許對緩解“人荒”更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