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4日在其個人網志(類似于博客)上以《美國財政和債務危機》為題撰文,指過去幾個月美國聯邦儲備局醞釀退市的言論及訊息,已令亞洲多個經濟體出現市場波動,甚至匯率大幅下滑;一旦美國國債出現違約,[注冊伯利茲公司]帶來的市場震蕩將會非常廣泛。
他表示,香港作為細小開放型的經濟體,亦是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很大程度上一定會受到環球市場狀況影響,港府“會一直密切注視世界金融及貨幣環境變化,并保持高度警覺,做好應付最壞情況的準備,維持金融穩定”。
曾俊華在文章中指出,香港的聯系匯率制度在過去30年已經歷多次金融危機,包括1997年至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爆破等,“事實證明聯匯有能力應付大規模的資金流動,維持港元匯率穩定”。他表示,港府及金管局過去幾年亦做了很多工作,控制樓市過熱及加強香港本地銀行抵御外來沖擊的能力。
他稱,近日到美國參加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會,并先后于紐約、華盛頓與政界及金融界的朋友會面,討論的焦點都離不開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局部停止運作,及兩黨之間就提高債務上限引發的談判僵局。他表示,市場上一般的分析認為,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局部停止運作一星期將會減少今年第4季經濟增長約0.1個至0.2個百分點,“在低增長的環境下,這是相當嚴重的打擊”。
曾俊華認為,假如不能及時提高債務上限,美國聯邦政府將會出現債務違約,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將更大,甚至會波及全球金融市場。他指出,美國聯邦政府過去30年來,大部分時間都是入不敷支,只在1999年至2002年期間出現過財政盈余,[伯利茲公司注冊]“究其原因,是由于他們的政府收入長期未能追上開支增長,特別在醫療及福利開支方面近年的增幅非常顯著”。
曾俊華表示,現時美國累積的國債約17萬億美元,平均每個美國人需要分擔超過5萬美元的債務,“這個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曾俊華指,美國兩大政黨都明白財赤及國債問題的嚴重性,但雙方長期以來對滅赤方向有嚴重的分歧,令兩黨多年以來在國會各持己見,不停地斗爭。由于兩黨互不退讓,終導致聯邦政府部門在10月1日開始局部停止運作。曾俊華指出,這正好顯示其政治爭拗,嚴重影響政府的運作及對國民的服務。他表示,如兩黨未能通過法案令政府如期發行新債,除了不能償還現有的債務外,也會逼使政府大幅削減福利、醫療、國防、以至公園管理等開支,對經濟帶來不良后果。
他強調,美國政府出現債務違約是史無前例的,將會導致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可信性產生懷疑,對美國政府駕馭局勢的信心大打折扣,利率很可能會大幅上升。他又引述美國財政部警告指出,一旦美國政府在債務上違約,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很可能是自上世紀初的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
曾俊華稱,市場上很多資產的定價都以美國國債價[伯利茲注冊公司]格作為參考,若美國政府出現債務違約,國際金融市場將會出現混亂;如果證券回購市場出現萎縮,將嚴重影響金融機構應付流動性風險的能力。他表示,港府已注意到一些短期政府票據的價格近期出現大幅波動;港交所也在日前將一年期以下的美國票據抵押品的市值折扣率,由1%調升至3%,為短期債券風險增加作出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