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禮賓府(原港督府)——這座具有濃厚殖民地色彩的新古典建筑,普通民眾在殖民統治時期曾長期不能進入。現在,香港市民一年有兩次機會可以前往參觀。
2013年的第二個開放日,[伯利茲注冊公司]人們扶老攜幼前來。進入禮賓府院落,玫瑰海棠、美女櫻、大花魚尾菊、跳舞蘭、龍船花等超過40種植物,吸引著人們頻頻留影。
還沒邁上臺階,遠處《茉莉花》的歌聲已隱約傳來,香港協恩中學學生樂團給大家帶來的不僅有中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民歌,古箏和笛子等中樂演奏也輪番出場,孩子們索性坐在草地上,仰頭聆聽。
地處港島中環的禮賓府前身是香港總督府,1855年落成,后歷經數次改建修繕,目前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跡,每年春秋兩季各向市民開放一次。1999年,總督府易名為香港禮賓府。
人們在這里不僅可以參觀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舉行官式活動和接待賓客的地方,導賞員還會現場介紹禮賓府的歷史及建筑特色。[注冊法國公司]游覽路線沿途放置的二維條碼及展板,也方便了人們利用智能手機瀏覽禮賓府的相關資料。
“這是第一次來,也難得來一次。”在香港中文大學讀研的汪同學特地從沙田趕來參觀。在導賞服務的展板前,他和同學一起認真聽著導賞員的講解。
而這樣的講解,從當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要重復無數次。“我的聽眾應該有上千人。”一位導賞員說。
1997年香港回歸后,禮賓府便成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及其他政府官員接待各界要人的重要官方場所。23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還在禮賓府,與訪問香港的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會面。
不過,今天參觀禮賓府的小朋友們,[法國公司注冊]能獲得巴羅佐無法在此享受的特權——指揮一支樂隊。
禮賓府正門外的草地邊,香港警察樂隊正演奏不同曲目,但每支樂曲的指揮都有所不同:每個現場的小朋友都有機會拿起指揮棒,嘗試從未有過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