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香港11月18日電 滬港通啟動后第二日,[薩摩亞注冊公司]兩地市場雙雙走跌的同時,無論“北下”或“南下”資金都顯得更為審慎——與開通首日14時前即用完每日額度相比,18日收市時,滬股通全日余額仍有81.55億元(人民幣,下同),占每日額度約63%;港股通全日余額更高,達97億元,占每日額度超過九成。
不過,香港的金融界人士們認為,投資者目前還處于熟悉市場階段,預計一段時間后,運作順暢加上市況調整,成交應會出現上升。
“以過往的經驗來看,滬港通初期表現平淡很正常,但相信一段時間之后,就會有較快發展!毕愀劢䲡髮W工商管理學院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以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為例說,2004年,香港進行了第一筆人民幣交易業務,10年間,香港已成為規模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
麥萃才認為,從官方宣布滬港通開通日期到正式啟動有一個星期,這段時間上海和香港的股市在市場預期下已被推高,而到了正式開通時,市場情況較預期有較大落差,因而股市出現調整,資金也變得審慎。
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師劉勁津表示,兩地投資者需要時間熟悉市場運作,相信數星期后資金會開始流入兩地市場。他說,內地與香港股市市值大得不容全球投資者忽略,長線而言對滬港通仍抱樂觀態度。
對投資者“北上”和“南下”興趣的冷熱不均,業內人士也做出了他們的分析。
香港資深金融專家及投資銀行家溫天納認為這在預料之中:因為A股作為國際投資市場的新配置標的,很多海外資金早已虎視眈眈等待這一刻;而不少對港股感興趣的內地投資者,早已通過其他渠道進行了港股配置,加上內地個人投資港股存在資產門檻,所以會較為慢熱。
就投資者對港股通興趣不大的原因,麥萃才認為,境外的機構投資者會以滬港通取代QFII和RQFII的額度,而將QFII和RQFII額度用于購買國債等沒有開放的產品,但境內的機構投資者QDII的額度都還未用完,因此,通過港股通“南下”的興趣不大也在意料之中。
劉勁津則指出,內地的散戶投資者感興趣的多為香港中小型股票,因此北向交投量勝過南向并不為奇。
不過,正如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所言,不著急于滬港通開通后的短期表現,最重要的是交易安全及順暢進行。不少業界人士認為,一兩日的數據未必能反映實際情況,要待市場需求穩定之后才可見端倪,滬港通長遠發展會增加兩地市場成交,令香港進一步鞏固金融中介角色。
瑞士寶盛中國及香港市場證券分析師黃兆麟便對滬港通保持樂觀,他認為,等配額、資產類別及交易市場擴大后,離岸和在岸市場可望逐步接軌。渣打銀行亞洲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也強調,長遠來說滬港通對國際投資者有正面影響。
“不能單看一兩日的交投量,[注冊盧森堡公司]滬港通是市場開放政策,對兩地長遠發展均有幫助!眲沤蛘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