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銀行日前發表的“2014世界超級財富報告”顯示,香港不僅盛產富豪,女富豪比例也居全球首位,超過25%,比其他地區高出一倍,她們手握近900億美元資產。香港女富豪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
富豪的產生,一般有兩個模式,[伯利茲公司注冊]繼承家產和白手起家。不少香港女富豪是介乎中間,把“繼承”和“白手”有效結合,達到財富最大化。
近10年來新進的女富豪,不少是繼承或接管了家族企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續發展,讓財富良性膨脹。例如吳宗恩,香港會德豐(前隆豐國際)主席吳光正的長女,繼承了父親旗下高檔百貨連卡佛,也是香港第一家百貨公司,業務遍布內地40幾個城市,現任連卡佛主席。那些被冠以白手起家之名的,在“從無到有”、“從有到豐”的過程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天時、地利與人和,也存在著一種“另類”繼承,例如富華集團主席陳麗華。她家境貧困,高中輟學,做起家具修理生意,并很快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廠,隨后發展房地產和紫檀生意。陳麗華的個人努力和在商場上的打拼精神對其成功有著決定性作用,但人們很少想到,如果陳麗華不是出生在滿族正黃旗,“繼承”了祖上留下來的紫檀器物、潛移默化的紫檀情結,不會有現在的紫檀王國。
財富不可能是無米之炊。即使是“一窮二白”時期的“老一代”女富豪,多少都有一些優于普通人的創業條件,或是祖上、或是夫家、或是已有的人際圈子等。懂得借力和發揮已有優勢,是她們艱苦創業時期十分必要的條件。
“繼承”不等于享樂坐吃山空,她們的才干和個性是財富可持續增加的必要條件。百樂集團主席羅家寶愛女羅穎怡是律師出身,她幫號稱炒樓大家的父親買地炒股,曾被譽為香港炒樓天王。2005年,羅家寶斥資2400萬為羅穎怡開設了Mocca鞋店。她接受訪問時曾說,希望將Mocca擴張上市,更立志成為“鞋業大王”。羅姑娘強調自己的成功非純靠父蔭,她頗有底氣地說:“我只是天生條件比人優厚,但都要靠我后天努力和爭取!
這些年輕女富豪,先生條件優越,有良好的教養、學識,以及從小潛移默化的商業熏陶,同時又有獨立、自信與才能,可謂是一種“強強聯合”。
香港成功女富豪的事業哲學,首先是有野心,有目標。
“父親從小就教導我做人要有遠見,要為人生定下目標,所以我讀法律是為日后創業鋪路。”羅穎怡被形容很有野心,是個女強人。就算是運動,她都選擇有難度、充滿挑戰性的項目,如長曲棍球、跳傘。
還有敏銳果敢、反傳統。鐘表女王胡敏珊說:“做代理這一行,很多東西大家都能夠想到,只是誰能夠先做的問題。”她以敏銳的市場觸覺,果敢的執行力迅速出擊,得以把握商機,一舉拿下Philip Stein的亞太地區總代理權,并以出其不意的推廣策略,迅速吸引顧客眼球,取得成功。
成功女富豪往往內心強大、[注冊法國公司]有主見,敢于迎頭而上,這方面的人物很多就不列舉了。
盡管在這個需要拼爹的時代,先天高起點是光明的一條捷徑,但如果本人沒有料,只坐享其成、毫無作為,那金山銀山也會成為土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