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3月21日電 科技日新月異,許多人或許會問“醫療科技將來能否取代醫生”。對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長、腸胃病學專家沈祖堯21日表示,醫療科技的作用是輔助醫生,而不是取代醫生。
中大最近與倫敦帝國學院結盟,[百慕大公司注冊]希望透過國際性的教育和技術交流,全力推動跨國創新醫療科技發展,兩校21日舉行記者會介紹合作。
沈祖堯認為,機械人將來在醫療上的功用,不止是幫助醫生進行手術,還可讓身體殘缺的病人利用機械手、腳等,去彌補身體失去的功能。
本身是一位外科醫生的中大周毓浩創新醫學技術中心主任趙偉仁表示,目前的機械人技術幫助進行一些傳統手術難以處理的工作,相信醫療科技將來都會朝這個方向發展,使人與機械共融,讓手術做得更好,減少病人創傷。
在記者會上,中大展示一臺在去年研發的“內鏡手術機械人”,適用于切除早期腸胃腫瘤,其特別之處是擁有兩枝可彎曲的機械手臂,分別裝上微型手術刀和手術鉗。
趙偉仁介紹,[注冊汶萊公司]“內鏡手術機械人”幫助外科醫生在保留病人器官的情況下,更準確切除早期癌細胞,不會刺穿病人腸胃道,可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