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香港2015年1月及2月的零售業銷售額總和同比下降2%。業內人士認為,近來的反水貨客激進行為致使內地及海外游客來港數量放緩甚至下跌,香港零售業面臨高租金及裁員等壓力,未來走勢不甚樂觀,預計3月零售數據將進一步下跌。
自今年1月,[百慕大注冊公司]香港的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下降14.5%、跌至2003年以來最低點后,特區政府3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香港2月零售業銷售額同比上升14.9%。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由于農歷新年假期于不同月份出現而造成零售數據出入較大,因此通常將每年首兩個月數據合并分析。
在首兩個月各項消費品類別中,珠寶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售額按年大跌15.9%;于2014年首兩月勁升10.1%的服裝貨品今年同期銷售額下降4.7%;去年首兩月銷情上漲8.5%的百貨公司貨品今年也下滑0.8%。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對記者表示,香港今年首兩個月零售額下跌,“個人游”游客數量下降、游客消費金額增長放緩是主要原因。她說,近月在港發生的反水貨客、反“個人游”等粗暴行為,使游客對香港產生負面印象,認為香港不安全;而香港旅游發展局公布的2月份訪客數量也顯示,除了內地游客外,其他國家的旅客到港數量也出現了下跌。
麥瑞瓊說,香港約有26萬零售業從業員,至少35%的零售業受惠于旅游。“希望那些鬧事的人知道他們是在影響很多香港人的生計。”麥瑞瓊說,據她所知,3月的前半個月,內地客赴港數量同比大約下跌12%,目前需要香港旅游發展局等部門加強推廣,改善游客對香港的印象。
她認為,香港大多數商戶會考慮暫停增聘人手,預計一兩個月后可能會裁員,至于店鋪會否出現“倒閉潮”,則要再觀察一段時間。
麥瑞瓊指出,3月踏入傳統的零售業淡季,再加上旅客數量減少,預計香港3月零售業表現將差過前兩個月,零售額或下跌5至8%,情況較令人擔憂。
另一方面,與2014年12月相比,[注冊汶萊公司]今年首兩個月中,不少與本地消費密切相關的貨品銷售表現則有所改善。數據顯示,1月及2月香港超市貨品的銷售額同比上升3.7%,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上升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