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香港頭條新聞
8月4日電 數十人中毒港禁售洪瑞珍三文治、水鉛超標再增3邨、DSC全結業拖薪千萬元,成為今天港報頭條新聞[盧森堡注冊公司] 。
《明報》報道,香港及澳門上月起接連出現進食臺灣“洪瑞珍”三文治的懷疑食物中毒個案,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昨午公布,因多個中毒個案源於“上游處理食物過程”出現問題,禁止所有批次及口味的洪瑞珍三文治進口及在港出售,並呼吁市民切勿自攜入境或網上購買。衛生防護中心昨晚公布,再多13人在香港進食有關三文治后出現腸胃炎病徵,令懷疑中毒者增加至46人。
《頭條日報》報道,受港人追捧的臺灣“洪瑞珍”三文治被驗出含沙門士菌,被食安中心禁止進口香港!衞生防護中心昨晚公佈,再多十三人食過“洪瑞珍”三文治后不適,令中招人數增至四十六人。本報發現,有食品入口商批發三文治給商店發售,亦有小店為客戶從臺灣預訂及直送三文治。一間深水埗小店的店員表示,三文治由飛機運送到港,經貨車送到店舖,其間沒有放入雪柜冷藏。
《文匯報》報道,鉛水事件再牽涉多3條屋邨。特區政府昨日公佈,黃大仙東匯邨、紅磡邨第二期及石硤尾邨第二期均有食水樣本含鉛量超標。其中紅磡邨二期超標最嚴重,在74個水辦中,有16個超標,數值介乎每公升10.1微克至44.4微克,是比例上最高及含鉛最高的水辦,而驗到含鉛44.4微克的水辦超標達3.4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示,自上月10日公佈啟晴邨食水含鉛超標后,房屋署及水務署已為21條公共屋邨及25個項目進行檢測,目前共發現7條屋邨的食水含鉛超標,以及發現水管焊料含鉛。當局已即時為該3條屋邨提供樽裝水、水務署水箱,並開放街喉給市民取水。
《星島日報》報道,早前屢傳欠租、陷經營危機的傢俬電器連鎖店DSC德爾斯,十四家分店昨晨突然全“拉閘”,並於店門外貼通告,宣布因經營困難、財政出現重大問題,全結業和遣散所有員工。勞工處昨接獲二百多名員工求助,要求向僱主追討七月欠薪及解僱補償,工會估算涉拖欠四百員工合共約一千萬元薪金,員工斥公司減價促銷套現后結業,做法太無良。
《大公報》報道,開業近廿年的傢俬電器連鎖店DSC“德爾斯”受財困影響,14間分店昨日起全綫結業,400多名員工即日遣散,估計涉及未支付薪金與遣散費等逾千萬元,拖欠供應商的貨款估計數千萬元。德爾斯近日才舉行大減價,不少顧客稱趁減價落訂買傢俬,職員還保證不會結業,擔心未能取得早前已落訂的貨品。消委會表示,商戶若明知無法提供貨品仍然收訂單,可能觸犯《商品說明條例》。消委會至今收到近300宗涉及德爾斯的查詢與投訴,絕大部分關於已付款但未能收貨,消委會仍未能聯絡到商戶負責人。
《香港商報》報道[注冊伯利茲公司],滙控(005)上半年稅前盈利按年增10%,至136.28億美元(折合約1056.6億港元),勝於市場預期。儘管如此,大行對於滙的成績表不盡滿意,認為集團仍須尋找新的盈利增長動力。至於市場關注的總部選址方面,滙控主席范智廉指,爭取年底前完成評估工作。而面對全球經濟放緩,滙控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對內地經濟增長有信心,預期可達7%。
《信報》報道,滙豐控股(00005)上半年稅前盈利136.28億元(美元。下同),按年增長10.4%,為市場預期上限。惟普通股股東應佔盈利91.9億元(約716.8億港元),下跌2.85%,第二次股息每股0.1元。期內滙控為法律相關的和解開支及準備支出逾11億元,但在落實6月初所訂策略行動則有進展,包括以52億元(約405.6億港元)出售巴西業務,及減少風險加權資產(RWA)500億元(約3900億港元),滙控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指出,若日后減少RWA所得資本未能物色到理想回報的策略機會,將把資本退還股東。
客戶咨詢熱線:400-880-8098
24小時服務熱線:137 2896 5777
微信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