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7日發表題為“發揮香港優勢 強化兩地科研合作”的評論文章,全文摘編如下:
近來香港在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方面的大事接連不斷,繼創科局沖破重重難關正式成立后,經多年籌備的港科院于前日成立。昨天,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舉行授牌儀式、港科院召開了科技創新峰會。來港出席峰會的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教授強調,國家全力支持香港的創新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強內地與香港的科研創新合作,為香港的科學家及青年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都有助于香港充分利用兩地的資源及優勢,與內地合力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在為國家和本地的產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同時,讓科技與創新成為今后推動香港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在創新峰會上,萬鋼對香港的科研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指出香港是科學高地、創新重鎮,是國家創新體系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確,香港擁有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理工大學等科研與教學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大學,其開放程度很高,多年來一直與世界各地頂尖科研機構和一流科學家交流頻繁,合作進行過很多成功的項目,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且,香港科學家也開始進入國家的科技體制,與內地合作共同承擔了一些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并取得重要成果,這些都是香港大力推動創新與科技發展的基礎。國家為了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協助香港全面走上科技創新之路,除了完善與香港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的資源共享之外,還全力支持兩地青年的創新和創業,建設了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希望為青年人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環境。
在整個國家的科研體系來說,香港與內地各有優勢,各擅勝場。[
注冊科威特商標]眾所周知,內地在基礎研究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而香港的優勢,應該是在籌集資金和成果轉化,特別是市場推廣應用方面。因此,香港未來與內地的合作之路,應該是進行全面的優勢互補,在整個科技與創新的產業鏈上,除了有關大學繼續在上游(基礎性領域)進行相關的研究之外,還應該集中資源在中下游領域,包括科普教育和科技生產方面努力狠下功夫。具體來說,一是要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集資中心的優勢,通過與內地科研單位的全面合作,為重大項目籌集資金;二是發揮香港市場觸角敏銳、網絡密集的特點,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市場推廣應用,[注冊
新西蘭商標]讓創新與科研的成果得到廣泛應用,能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運用香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的優勢,提供全面的
知識產權保護、法律、財務等領域的專業服務。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和國家大力倡導創新驅動發展的背景下,香港在創新與科技上面臨重大發展機遇,應在現有基礎上,全面加強與內地的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在更大范圍內深化科技創新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全力推動科研成果的應用性轉化和市場推廣。這些方面做得好,香港的優勢地位將更加鞏固,經濟持續增長就有了保障,“超級聯系人”功能將發揮得更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