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就有預判,覺得今年行業的資金面可能會收緊,但沒想到資金收緊會是從年初開始。”朗詩綠色地產董事長兼總裁田明認為,杭州和常州出現個別樓盤小規模降價,和選擇降價的公司的資金面并無直接關系。[德永注冊美國公司、便利美國簽證服務]不過,可以看出這些公司對未來市場前景的不樂觀。
杭州最大的地產公司——綠城集團首席財務官馮征則向《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進一步透露,目前杭州的中小地產商已經很難獲得新增貸款了。反倒是在港股有融資渠道,并且去年通過低成本發債大量融資的綠城成為很多銀行開發貸的重點“搶食”現象。他表示,銀行開發貸的發放開始出現了不均衡的現象。部分中小地產公司感覺融資難之時,大公司卻有更多的機會融資。
這為孕育房地產行業即將發生的大規模并購潮創造了條件。
“在我的記憶里,2012年房地產行業的并購宗數是全行業最高的。我預計,2013年的并購宗數還會再創新高,房地產依然會是企業并購的重點。”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表示。
事實上,部分地產企業為了等待并購其他公司的那一刻足足等待了大半年。最明顯的莫過于金地。截至去年9月30日,[注冊香港公司的專業年審服務]擁有貨幣資金超過180億元的金地,在去年下半年幾乎按兵不動。
金地內部人士透露,其中根本的原因是,今年可能會出現房地產行業整體資金面的收緊。去年那些激進拿地的房企有可能因為銀根的收緊,而在“退潮”后“裸泳”,屆時正是并購后者的大好機會。
去年在港股借殼上市的朗詩綠色地產也持同樣的看法。田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原來朗詩計劃在去年拿地15幅,但最后只拿了其中的8幅。因為他們發現,土地市場的地價行情持續攀升,今年可能會出現資金的收緊。
他認為,資金收緊對開發商的影響應該是一個“馬太效應”,對于成本控制比較好、運行效率比較高的企業來說,仍然能在這輪資金鏈緊張中獲得發展;但一些運營沒有特色,成本控制較差的企業來說,就比較難。
事實上,此前的地產資金面偏緊,[瑞豐代辦離岸公司|外貿離岸顧問服務]曾給很多地產公司帶來高速發展的機會。保利、SOHO、融創都曾經因為在熊市中大舉并購大量地產項目而在之后的數年時間,迎來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對金地、綠城和朗詩這些房企來說,他們還有一個優勢:當境內的融資通道收緊時,這些企業在香港的上市公司依然有足夠強大的融資能力,能為他們繼續“造血”。根據克而瑞的統計,僅今年1月,就有超過20家在香港上市的地產企業通過發行票據、債券,以及申請境外的美元及港幣貸款融資折合人民幣350億元的資金。相比之下,房企從境內獲得的人民幣貸款、信托融資以及地產私募基金卻較少,總共只有80億元。
不平等的融資條件,給那些在境外市場擁有融資渠道的房地產公司提供了收購境內地產項目甚至地產公司的機會。
宋延慶說,盡管目前內房股收購A股上市的部分地產公司可能性不大,但內房股公司在土地拍賣,以及項目并購上將更加具有實力。
而為了提升公司的融資能力,讓企業在整體銀根收緊的環境下更有戰斗力,預計今年會有更多地產公司選擇登陸港股市場,通過發債或境外銀行貸款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