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4年,資產證券化出現提速的跡象,商業地產資產“證券化”的渠道也在不斷增加。
5月21日,[注冊BVI公司]中信證券“中信啟航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中信啟航)在深交所綜合協議交易平臺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個交易所場內房地產信托基金產品(REITs)。6月下旬,方興地產分拆旗下酒店業務平臺金茂投資,預計7月初在聯交所掛牌上市。
香港粵海證券投資銀行董事黃立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內地商業地產要完成資產證券化,要么必須給予較大的凈資產折讓,要么必須為收益提供保底,才能吸引一定數量的投資者購買。他表示,內地商業地產真正的發展歷程不過十年,以往開發商更多是用住宅的思維做商業地產。隨著商業地產與金融更密切地結合在一起,資產證券化的提速將促進商業地產的優勝劣汰,從而推動更多優質商業物業得到蓬勃的發展。
6月25日,方興地產發布公告,旗下的金茂投資及金茂 (中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茂投資)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以股份合訂單位的形式進行全球發售,發售價為每個股份合訂單位5.35港元,融資額約為32.1億港元,金茂投資預計將于7月2日正式掛牌。
招股說明書顯示,金茂投資是一家專注于中國酒店行業的固定單一投資信托,上市平臺的初始資產包包括已竣工酒店及開發中酒店,開發中酒店預期于投資日期后一年內開業。從具體資產來看,8家酒店包括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 (位于金茂大廈內)、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金茂深圳JW萬豪酒店、金茂三亞麗思卡爾頓酒店、金茂三亞希爾頓大酒店、崇明凱悅酒店、金茂北京王府井萬麗酒店和麗江君悅酒店。
黃立沖向記者表示,[注冊開曼公司]方興地產采用“股份合訂單位”的形式分拆酒店業務上市,該模式與房地產信托基金(REITs)相似,均提供穩定分紅,不同之處是 “股份合訂單位”業務彈性較大,較容易注入資產,并且不會被限制發展主業以外的業務。
黃立沖認為,“方興地產之所以能完成旗下酒店物業的資產證券化,一方面是由于這些物業均處于一線城市或旅游熱點的優越地段,項目具備稀缺性;另一方面,母公司中化集團與其簽訂了多份租賃協議,為金茂投資上市后的租金收益提供了保證”。
資產證券化在國內發展緩慢,世邦魏理仕的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底越秀房地產信托基金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第一只以內地物業為交易對象的REITs。但由于相關法律還不完備,REITs一直未正式啟動,在近九年的時間里僅有李嘉誠旗下的匯賢產業信托、內地上市的首個酒店REITs產品開元信托基金,以及擁有日資私募基金背景的春泉產業信托三只REITs成功上市。
然而,今年資產證券化出現提速的跡象。[開曼注冊公司]國內首個交易所場內REITs產品中信啟航獲得證監會批復,以不低于50.4億元的價格,接收持有北京、深圳兩地中信證券大廈房地產產權的兩家全資子公司的全部股權,并對此進行不動產證券化業務,中信啟航于5月21日正式掛牌,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準確意義上的權益型REITs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