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解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半年報,[英國公司注冊]今年上半年,杭州解百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8.6%,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滑43.64%。不僅杭州解百,很多零售企業今年都面臨著業績大幅下滑的境況。面對巨大的經營壓力,很多零售企業都在謀求轉型,尋求線上線下的融合和突破。不過,到目前為止,在這方面獲真正成功的零售企業并不多。有關專家認為,消費者的購買方式和行為改變了,這是當下實體零售面臨的最大、最主要的挑戰。零售實體的創新和轉型必須要以消費者為核心,提升經營理念和數據管理能力,充分使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工具實現全面轉變。
7月30日,杭州解百發布了2014年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8.0946億元,同比下降18.6%,值得注意的是,其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651萬元,同比大幅減少43.64%。
杭州解百在半年報中把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歸結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受宏觀形勢的影響,因為2014年受消費市場持續低迷、同業競爭激烈等多重因素,實體零售業面臨多方沖擊,面臨發展瓶頸。其次是商業綜合體及網購的分流。一方面,杭州各類商業綜合體不斷涌現,商業網點分布密集。另一方面,網絡購物以其便捷、低價優勢發展迅猛,消費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商業綜合體的遍地開花和網購的強勁沖擊,使購買力分散,消費嚴重分流。最后是公司B座改造升級后新客群仍處于培育期。隨著百貨業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公司經營受到較大沖擊,面對嚴峻的經營形勢,謀求調整轉型、應對互聯網時代的百貨業巨變成為公司亟待解決的課題。
不僅杭州解百,很多零售實體都面臨著經營業績下滑、增長乏力的境況。在國內擁有最多百貨門店的百盛商業集團今年的一季報顯示,繼去年業績大降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總額下降1.9%,而同店銷售則下降8%,商品銷售毛利率下降0.2%至17.1%。期內母公司應占利潤1.49億元,按年下跌34.3%。
商務部典型零售企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國零售企業銷售額平穩增長,增速略高于今年一季度水平,便利店、網絡零售發展態勢良好,但百貨店、專業店和大型超市經營壓力仍然較大。受網絡零售沖擊,以及大量購物中心開業影響,百貨店面臨的競爭壓力持續加大。今年1月至5月,百貨店銷售額增速為6.9%,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較一季度下降了0.2個百分點,在各業態中銷售增速最低。營業面積增幅也持續收窄,關店現象增多。
和線下零售實體業績增長乏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線上網絡銷售的業績呈現出爆發增長勢頭。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專題研究,從2003年至2011年間,我國網絡零售市場增長率在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在這期間,我國網絡零售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20%。另外,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2013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達18851億元,較2012年的13205億元,同比增長42.8%。預計今年我國網絡零售規模將繼續保持將近50%的增速。
對于傳統零售實體而言,線下零售實體數量近年來的快速增加也使行業所面臨的競爭進一步加劇,無序的惡性競爭對行業的整體健康發展帶來了傷害。全球最大的商業地產服務公司CBRE分析調查了全球180個城市購物中心建設狀況,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購物中心的建設規模為全球之最。在所分析調查的180個城市中,有半數的在建購物中心在我國。2013年我國的零售物業年度新增供應量更將高達800萬平方米。至此,我國購物中心已進入全面“大躍進”時代。大規模、無序建設商業設施帶來的后果是,部分城市購物中心、百貨店過剩和同質化經營現象嚴重,這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也導致很多商場的經營出現困難,不得不關門歇業。今年上半年,國內關店歇業的商場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2%。隨著越來越多商業設施的投入使用,未來我國線下零售實體將不得不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壓力。
在壓力面前,[英國注冊公司]我國零售行業正在積極多方尋求創新突破,其中,020全渠道發展是很多大型零售實體轉型探索的重點。
坐落于北京王府井的王府井百貨大樓是王府井百貨試水020的重點門店。7月底,中國商報記著在王府井百貨大樓看到,該門店的部分品牌已經可以使用微信支付,消費者只要掃一下二維碼,不用去收銀臺,很快就可以買單結賬。不過,該店的大多數專柜服務人員對微信支付依然一頭水霧,甚至完全沒有聽說過。該門店的前臺服務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目前,王府井百貨大樓只有30%左右的專柜可以微信支付。
據了解,微信支付是王府井百貨今年探索020全渠道發展戰略的成果之一。除此之外,王府井的網上商城已于去年上線,“王府井大數據平臺”今年6月也正式上線。在業內人士看來,王府井的全渠道轉型戰略只是剛剛開了一個頭,現在還很難言成功。
7月中旬,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集團工作會議上也表示,要全力發展電商業務,首期投資50億元。與此同時,萬達的電商公司重金招聘總經理的消息也備受矚目,顯示了萬達進軍電商的巨大決心。但業內對萬達的新計劃卻莫衷一是。其實,早在2012年,萬達就已涉足電商業務,但進展緩慢,發展思路和模式不明晰,電商業務人員流動頻繁。直到如今,萬達的電商業務仍鮮為人知。
“萬達電商的進展不如意,首先從名稱和組織上就是不對的,事實上不是萬達電商單獨努力,而是需要萬達百貨乃至于萬達集團整體去實現創新和轉型,從傳統的中國式資源型發展企業轉變成真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現代企業。”和君咨詢合伙人王洪波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造成萬達電商當下如此窘境的原因是,萬達電商只是個新業務、新部門,而不是萬達整體,這樣投入的資源、人力和配合都是不夠的,出問題是必然的。巨額資金投入不是電商的首要條件,是個保障條件。首要條件是,企業整體具備市場、消費者導向思維和管理能力,同時能正確理解互聯網和互聯網時代需要做什么才是關鍵。
相對而言,銀泰商業集團在線上線下渠道融合的探索是走得比較靠前的企業。2012年,銀泰網已實現了近6億元的銷售收入;去年“雙十一”期間,銀泰與天貓合作,顧客可到銀泰百貨試衣,掃描二維碼后在天貓上下單搶購,當天,天貓銀泰商業精品旗艦店實現銷售額3700萬元,是銀泰網當日銷售額的6倍。今年3月,銀泰和阿里達成進一步的戰略合作協議,阿里計劃以53.7億元港幣對銀泰進行戰略投資,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聯手打造O2O全產業鏈。6月,銀泰商業集團與阿里決定合資成立一家平臺公司,阿里巴巴擬對該公司投資約10億元,銀泰則將銀泰網資源注入該平臺公司。通過合作,阿里與銀泰將全面打通會員體系、支付體系,同時將實現商品體系對接。在此基礎上,雙方構建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商業的基礎體系,實現線上線下的商品交易、會員營銷及會員服務無縫聯通。
和阿里合作是銀泰線上線下融合的亮點。王洪波表示,“現在的實體零售企業的O2O創新探索,其實都不能算成功,如果一定要找個比較成功的,我認為銀泰商業算是走到了十字路口,而其他的連十字路都沒有到。”銀泰對合作者的選擇比較恰當。同時,銀泰的創新理念和思考基本正確。“全渠道是偽概念,泛渠道的垂直閉環基本接近事實真相,針對消費者打造垂直的商業生態比搞出多個相關多元化的水平生態更符合需求。”他說。
消費者要的是深度而不是廣度,[注冊BVI公司]廣度上完全可以找阿里和京東去實現,深度上還是比較缺乏的。另外,組織變革和流程再造正在進行,實體零售業創新和轉型的難點是組織變革和流程再造,必須要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銀泰的組織變革正是朝這個方向發展的。王洪波認為,雖然現在還很難斷言,但銀泰有可能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新轉型中首先取得成功。
億邦動力研究員趙楠對中國商報記者說,在大型零售實體中,銀泰放下身段,和大電商緊密合作,引來大量流量,是傳統零售實體很好的借鑒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