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務委曾評選出首批十大商業專業特色街:上海老街、云南南路美食街、東臺路古玩街、北京東路生產資料街、乍浦路美食街、宜山路建材家居街、威海路汽車汽配街、雁蕩路休閑街、福州路文化街、衡山路休閑娛樂街。
不過,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注冊英國公司]上海威海路汽車汽配街已經不見蹤影,而苦苦堅持的北京東路生產資料街同樣面臨生存壓力。在日前舉行的商業街經營轉型論壇上,與會代表各抒己見,都希望能探索出一條新模式轉型之路。
這幾年,上海市中心商鋪租金節節攀升,然而,奇怪的是,同樣位于黃金地段的北京東路生產資料街的租金卻急轉直下。
從19世紀50年代起,外商在滬洋行兼營五金、鋼鐵、玻璃及銅錫器皿等商品。之后,中外客商紛紛搶占北京東路及周邊地區,形成以北京東路為主,南到天津路,北到蘇州河的經營生產資料大商圈。這里曾是上海市經營生產資料最集中、規模最大的地區之一。
在北京東路上做了三十多年生意的謝啟泓告訴記者,在計劃經濟時期,這里的柜臺是一柜難求,即便在前幾年,一個柜臺每月租金還維持在3000元至5000元。然而現在每月一兩千元也很難租出去。究其原因,是客人明顯少了,營業額明顯下降。他粗略估計,今年上半年,一般柜臺的營業額同比下降了30%以上。“賺不到錢,租金當然就往下降了。”謝啟泓說:“因此關門打烊的柜臺不少。”
那么顧客去哪兒了?上海五金商業行業協會會長王家生分析,隨著信息渠道更加廣闊,一批顧客被吸引到了郊區的各類生產資料市場,那里交通便捷,停車方便,租金更低。還有一批顧客選擇在網上購買,大型電商對傳統商鋪提出了挑戰。
不過,在天貓商城開店的謝啟泓看來,開網店并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隨著網店數量的增加,價格戰日趨激烈,毛利率快速下降。謝啟泓承認,現在之所以還能撐下去,主要靠的還是老客戶。
上海愛姆意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葉史鶴表示,他們最早也在北京東路設立了多個分類產品經營網點,如今逐步轉變為依托電子商務手段開展工業品的集成采購服務。他們提出了“網上銷售+實體體驗”的O2O模式,一方面要在北京東路四川中路建設工業品電商體驗旗艦店,另一方面配備專業化的電商運營團隊進行營銷。
而諾霸精密機械上海公司董事長曾鴻煉也覺得,[英國公司注冊]高端展示店、體驗店可能成為北京東路轉型的突破口。在他看來,傳統商業受制于“試衣間之困”——實體店選貨、網上購買,而對于工業機器人等高端大宗生產設備,讓顧客眼見為實的實體店還是有生存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