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中國大陸11月11日“光棍節”近年已經成為“購物節”,但中國大陸媒體認為,過于緊密的促銷使電商業者激烈競爭,衍生抬高價格再打折、假貨充斥等現象。
據臺灣“中央社”10月23日報道,[注冊德國商標]2009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把單身男女專用的“光棍節”變成“雙11購物節”。自此每年的11月11日,淘寶、天貓、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國美電器等大陸各大型電子商務業者,都會在這一天提出許多促銷活動。
去年“雙十一”,天貓在當天創下人民幣350億元銷售額。
今年的“雙十一”已近,許多商家已經開始造勢,但過去幾年購物節衍生的問題仍舊沒有解決。
報道稱,最受消費者詬病的就是假貨。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投訴案例的歷年統計,每年“雙十一”是網購用戶的投訴高峰期,投訴量大約是平常的1.5倍。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助理分析師姚建芳表示,投訴原因除了假貨、價格灌水外,還有售后服務缺失等問題。
另一方面,電商業者以打折吸引顧客,但卻在暗地里偷偷調整售價,每年都會有消費者投訴,指“雙十一”期間購買的商品價格反而比平時高。
此外,也有電商業者打出“雙十一特供款”,[注冊韓國商標]限量限時,吸引消費者搶購,但事實上,這些“特供款、”的品質都相當低。
報道稱,電商業者都在“雙十一”當天展開大促銷,在這樣的氛圍下,消費者多數為了搶便宜大買特買,但是有報告顯示,2013年“雙十一”期間,亞馬遜降價商品數量為19.59%,天貓是18.68%、京東為17.49%,1號店為6.03%。真正特價商品,其實只是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