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電商年中大促真正達到了高潮。截至6月18日上午12點,京東的下單量同比去年增長近兩倍,而到6月18日13:33,京東的下單量已超過去年6月18日全天,其中移動端占比50%。
“6·18”最初只是京東的店慶日,[注冊開曼公司]而如今卻被成功地打造成又一個電商領域的節日。近兩年來隨著電商的發展,電商“造節”已經見怪不怪,只是一年一個“雙11”,或者一個“6·18”,消費者會擔心錯過折扣而瘋狂購物,但是如果一年之內有多個促銷活動,甚至月月有促銷,這時面對電商促銷,消費者還會那么沖動嗎?
促銷常態下 消費沖動去哪了
身為多家電商平臺會員的中國商報記者,也在“618”電商大促期間不斷承受來自各大平臺的“誘惑”。一天之內,記者的手機短信不斷,一會兒是京東的促銷信息,一會兒是唯品會的優惠券發放信息……總之,在2015年已走完一半時,各大電商平臺都使出渾身解數“引誘”消費者。
只是,消費者面對的這種“誘惑”太多了,多得讓人都有些麻木與冷漠了,總之像幾年前“雙11”那樣的消費沖動已經比較淡了。
作為一名網購愛好者,李紅很喜歡電商促銷,只是后來她發現,現在的電商促銷越來越多,并且每次促銷折扣都類似,實在沒有必要每次都熬夜搶貨。她說:“現在電商促銷的力度也很有限。她之前買了一臺價格為1899元的空調,而6月18日當天該產品價格為1888元,也就相差11元。事實上,后來對比發現,在以前的其他促銷活動中,這個商品的價格也差不多。”
的確,如今的電商促銷節日太多了,即使是網購愛好者都顯得有些應接不暇。電商企業除了在春節、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進行營銷活動以外,更是創造出自己的節日,比如當下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力的“雙11”大促,也包括這次的“6·18”年中大促。如果說只有這兩個節日促銷,消費者仍會沖動地搶購,那么除了這些促銷活動外,電商還打造了更多的“節日”。僅從今年3月到5月的情況來看,就有聚美優品“3·01”、國美在線“4·18”、唯品會“4·19”等幾場大型電商慶典,此外還有“吃貨節”、“空調節”、“5·20”、白色情人節、男人節、美妝節等,各類促銷節日可謂是層出不窮。
而且每次促銷節日的戰線都很長,比如“雙11”促銷,在還未進入11月份時各大電商就開始展開各種促銷活動,也算是“雙11”的預熱活動,且11月11日之后促銷還會繼續,“雙12”其實就是從“雙11”延續而來的。當下的電商“6·18”年中大促也是如此,從5月下旬京東就展開了“6·18”不同主題的促銷活動,一直延續到6月20日。
不僅如此,面對眾多從自己的促銷中獲利的同業競爭者,阿里巴巴計劃進行“收網”。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雙11”不僅繁榮了天貓,更造就了很多商家,甚至養活了京東和唯品會。今后阿里巴巴將構建一個全生命周期的營銷場景,包括若干個營銷場景和若干個銷售渠道。阿里通過淘寶、天貓旗艦店、天貓超市做直銷和分銷,有“倚天劍”、“聚劃算”、“儷人購”等板塊,可以為商家提供日常銷售、上新品、存貨銷售、打折促銷、清倉等多樣的營銷場景。
如此看來,阿里巴巴是要將打折促銷與清倉作為日常的銷售模式來服務商家與消費者。
如今電商的促銷已成常態,而消費者也已經清楚電商的這些玩法,知道這個促銷過后,緊接著還有另一個促銷節日,這時消費者還會有無比高漲的消費沖動嗎?
生鮮電商冷淡對待大促
這次“6·18”年中大促的發起者是京東,但是隨著京東的大力推廣,天貓、唯品會、亞馬遜、蘇寧易購、國美在線等電商企業紛紛加入進來。來自惠惠購物助手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18日17:00點,當天有69.73%的網購消費者在關注京東,23%的人在天貓上,而剩下的人則在關注蘇寧易購、亞馬遜、國美在線與當當。
由此不難看出,在這些電商大促活動中,主要還是阿里與京東的角逐。作為“雙11”的發起者,“雙11”大促中阿里巴巴是最大的收獲者。同樣,這次“6·18”年中大促京東是最大受益者,所以京東的熱情也是最高漲的。而相比這些平臺類的綜合電商來說,生鮮電商顯得很淡定。
就在各大電商平臺積極備戰“6·18”年中大促時,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鮮就對外表示,每日優鮮沒有參與本輪電商6月年中大促的打算,原因在于生鮮買賣看重的是重復購買,客戶需求并沒有時間和季節上的較大起伏,所以并沒有做年中大促的必要。
不僅每日優鮮,記者注意到,本來生活、順豐優選、天天果園等生鮮電商對年中大促的參與也不積極。
一向擅長營銷的本來生活,在各大電商平臺爭相展示自己的營銷水平時卻沒有一點動靜。記者注意到,本來生活的頁面并沒有打出任何與“6·18”相關的字眼,網站的促銷折扣依舊圍繞著個別單品。
剛剛獲得京東大額資本的天天果園則勢必要加入京東發起的“6·18”大促,這是作為戰略伙伴必須給予的支持。但是記者注意到,天天果園的促銷活動也僅涉及部分產品品類,并且6月18日一過,便看不到“6·18”大促的身影了。另外順豐優選也加入了這次年中促銷,只是針對部分海鮮產品及糧油副食開展“滿299元減100”的活動。
為什么生鮮電商在這次年中大促中,沒有去積極地搶占市場?
每日優鮮COO曾斌表示,[注冊馬紹爾公司]生鮮與其他品類有明顯的不同,用戶的重復購買決定了生鮮市場的整體流量是平穩的,沒必要人為制造一個流量的波峰。并且生鮮是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復購生意,和PC時代的流量做法有很大區別,如果短期集中大量生鮮,可能會影響客戶體驗,所以大促對生鮮行業意義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參與這次大促的順豐優選,選擇的促銷產品也都是比較便于運輸的冷凍產品與糧油副食,那些需要冷藏保鮮的水果等產品并沒有參與促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