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業務持續虧損難以持續,因此繼Uber和Lyft上市后,滴滴也開始籌集新資金了。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滴滴計劃募資最高20億美元,并將以與去年7月從Booking籌集資金時同樣的價格增發股票。知情人士表示,在這一輪注資后,滴滴的估值可能達到620億美元。目前,滴滴的股東包括軟銀、蘋果、阿里巴巴和騰訊。對此,軟銀和騰訊方面拒絕對此置評。
自去年經歷了兩次公共安全事件后,滴滴遭遇嚴重的輿論危機,除了下線發展勢頭正好的順風車業務,許多海外擴張進度也悄然放緩。目前盡管滴滴目前網約車的日單量已經達到2400萬,占據市場絕對優勢,持續的補貼還是給滴滴造成了較大的虧損壓力。
滴滴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滴滴網約車業務各類成本費用的總和(21%)已經超過實際收取的服務費(19%),其間的差額(2%)便是滴滴的虧損。36氪此前獨家披露,滴滴在2018年虧損達到109億,司機補貼113億元。
據華爾街日報此前報道,滴滴在2017年籌集資金時擁有12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該名知情人士透露,滴滴2018年底債務后的凈現金僅剩77億美元。
盡管持續補貼虧損下,滴滴依舊面臨著合規運力不足的難題,為了幫助實現盈利,調節運力和打車供需關系,滴滴在北京地區開始試行調價。然而,拿到錢之后的滴滴要解決的事情還有很多。
首先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第三方出行服務商、新造車和主機廠涌入網約車市場,以及地區嚴格的營運規范的制定,乘客和司機雙邊市場的成本將會持續上漲,因此在滿足雙邊需求的前提下,建立燒錢補貼以外的盈利循環,是滴滴需要解決的一大問題。
此外,滴滴在網約車以外的盤子也鋪得很大,其中有一些新業務正處于投入期,比如海外業務、自動駕駛、車后市場等。這也對滴滴后續的現金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籌集資金之后,滴滴的下一步便是上市。不過這一步也并不那么好走,Uber和Lyft便是前車之鑒。
Lyft和Uber在今年早些時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后進行了交易,在上市以后的一段時間內,繼續以低于其各自的發行價的價格進行交易,5月份達到了歷史最低交易水平。盡管兩者已經從低谷恢復,兩者的股市表現其實也測試了投機者們對于持續虧損公司的投資興趣。在Uber和Lyft上市后,未來滴滴還能否創造下一個神話,一切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