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這是《韓非子·八經》一書中對領導管理境界的精辟概括,從現代管理學來看,也是韓非子針對領導能力的精彩論述。
做企業這些年,常常有朋友向我咨詢創業經驗。對創業者自身而言,從創業之始到成功,也存有三種境界,即拿得起、扛得住、放得下。
首先,創業之初要有拿得起的精神。
何為拿得起,就是在選定目標后,相信自己一定能到達頂峰,這一點說來容易做來難。
每個人都有遠大理想,但成功的寥寥無幾,原因在于很多人缺乏拿得起的精神。在宏偉的目標前,創業者會感到茫然、無奈甚至充滿恐懼。“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全球品牌網-”的無助與凄涼就是此時的創業者最真實的寫照。其實,有這種感覺是正常的,但大多數人卻讓這種感覺戰勝了自己,一眼望盡了“天涯路”。
所以,創業之初要有拿得起的精神,要抱著萬死不辭的心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會有足夠的能量戰勝困難,到達終點。
其次,創業之中要有扛得住的毅力。
要創業,先要了解艱辛。這種艱辛并非只是體力與腦力上的付出,還要經受得住各種誘惑,忍耐得了百般寂寞。這種艱辛可意會卻無法言傳,奔波在路上的創業者,同樣要經歷這一時期的歷練,所有困難都要扛得住,因為“衣帶漸寬”是值得的。我們大多數人是看見才相信,只有少數人是相信而看得見,因此大成功就往往屬于那些扛得住的人。
最后,成功之后要有放得下的心態。
何為放得下?放得下什么?我認為,放得下是對財富、權力的一種態度。
擁有的財富、權力的多少是衡量成功的一大標準,但很多創業者在成功后,卻走不出對財富、權力的迷戀怪圈。擁有財富、權力會讓創業者有了成就感,但放得下財富、權力,則會讓創業者的人生境界更上一層樓。
創業者的成功與自身的努力不可分割,但如果沒有社會大平臺,成功也就無從談起,所以,要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財富觀,對員工、對社會、對弱式群體、對公益事業,絕不可吝嗇,這也是創業者樹立社會尊嚴、打造公眾形象、超越凡人境界的根本。認識到這些,創業者對成功的定義或許就會有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