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溫嶺市箬橫糧食專業合作社已經全面投入春季生產。這個擁有10000畝基地的合作社也迎來最需要資金的時刻。“農機設備、種子化肥、土地流轉金支付……每位社員都需要投入數十萬元。”合作社負責人朱齊軍說,“以前貸款難,多靠親朋好友,如今銀行主動上門服務,難題不難了!
我省農村“貸款難、貸款貴、貸款繁”等問題正在逐一破解。筆者從人行杭州中心支行了解到,在該支行支持下,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農惠農中,靈活運用央行各項政策工具,通過政策定向支持、深化金融創新、完善支付體系、[百慕大公司注冊]優化信用環境等多項措施,金融支農惠農成效顯著。截至2014年3月末,全省涉農貸款余額達2.73萬億元,比年初新增955.9億,增幅超過35%,明顯高于其他貸款增幅。
要貸款,找社長。對于臨海上盤西蘭花專業合作社社員來說,要貸款,不是先找銀行,而是找合作社社長,在社長的擔保下,就可以方便地向當地農業銀行申請貸款!坝捎谖覍Υ謇锔骷腋鲬舻那闆r都很清楚,成為了農業銀行的‘把關人’,現在已經給十個人做過擔保,貸款數額達100多萬元!鄙媳P西蘭花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周榮興說。
周榮興所說的“把關人”角色其實是農行浙江省分行針對缺少抵押物的農民設計的一種惠農貸款模式—農村金融自治,以村兩委、或者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篩選出誠信農戶向銀行推薦,構建一個農民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可享受小額貸款支持的金融生態。
“‘農村金融自治’具體來說就是以村集體名義成立專項貸款風險保證金,將保證金存入銀行賬戶,銀行參考信用情況,給予10至20倍不等的比例授信,農民貸款只需要獲得村里授權,就可以向農行申請貸款!鞭r行浙江省分行農村產業部總經理章增強介紹說,至3月末,全省共創建農村金融自治村110家,發放農戶貸款3.97億元,惠及農戶3432戶。
此外,農行和浙江農信系統還在全省開展“整村批發,集中授信”。據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末,全省各涉農金融機構已累計為735萬農戶建立信用檔案,已評定信用農戶600萬戶,自開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來,對已建立信用檔案的394萬農戶累計發放貸款11676億元,農戶信貸支持覆蓋面達34.2%。
“信用村、信用戶” 建設,進一步改善了農村金融生態環境。農行浙江省分行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全省共評定信用村104個,發放惠農卡和農貸3.52萬張、3.02億元。
有房、有田地、有山林的田園生活讓許多城里人神往。不過和城里不一樣的是,由于農村的土地集體所有制,這些不動產由于缺乏相關權證,難以用作抵押,成為農民貸款難的主要原因。
龍泉市近日成立的首家村級擔保組織“上垟鎮花橋村惠農擔保合作社”有效破解農村貸款抵押難題。龍泉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負責人介紹說,[注冊汶萊公司]該合作社是當地村民共同出資50萬元組建的,是一個擁有獨立法人的村級經濟組織,旨在村級農戶和金融機構之間搭建一個簡便的流轉平臺。
“以前家里的田地房產都沒辦法用于貸款抵押,農民們要想辦點實事,只有找人擔保,費時費力。”剛剛獲得10萬元貸款的馬上德說,“現在有了合作社,資產變活了,需要貸款,可以將山林、土地、房屋等證件抵押給合作社,合作社審核同意并簽核意見章后,村民即可以到信用合作聯社領取貸款,而且貸款的利率也有很大的優惠。我這10萬元,一年節省利息4000多元,可以讓家里多種2000多袋香菇了,算起來又增收了萬把塊錢!
我省各地還以林權抵押貸款為切入點,解決了農民產權如何有效估值、交易、變現、處置等核心問題,解決農民貸款抵押擔保物缺失問題。慶元縣屏都街道八二村村民姚立武說,自己有田、有山、有房子,以前不能抵押,辦了個竹制品加工廠,資金都靠東挪西湊的人情借款。如今,他就用自家農房作抵押,向縣信用聯社貸款28萬元,不僅解了年關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還為擴大規模做好了準備。
除了三權,更多產權被納入了抵質押貸款范圍。據了解,在我省各地農村,漁船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押貸款、青田縣的石雕抵押貸款、慶元縣推出了生態公益林抵押貸款和農副產品倉單質押貸款、松陽的茶園抵押貸款……層出不窮。
王善富是臨海市杜橋鎮一名普通的漁民,家里有一條價值300多萬元的漁船,平時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在嵊泗打漁的收入。為出海做各種準備,包括購置網具和柴油,大概需要100多萬元,每年他都為這么多現金發愁。當地農行推出的船舶所有權和捕撈許可證同時抵押的方式為其解決了120萬元資金需求,讓他今后不再難。
近日,樟溪鄉下馬根村葉益慰通過松陽縣“茶鏈通”平臺成功貸款10萬元,并比同檔次普通貸款利率少上浮50%,全年可節省利息3000余元。[注冊安圭拉公司]葉益慰從事茶葉加工,產品一般供給碧云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每月都有不少應收賬款留在該公司。當地信用社就以應收賬款抵押形式發放貸款。
“茶鏈通”是松陽縣專門針對當地茶葉產業鏈創新的支農貸款方式。這種貸款方式,除了增加了應收賬款抵押貸款,通過聯系服務好幾家關鍵農業龍頭企業,就可以確保整個產業鏈上下游小農戶獲得貸款。
不管藤爬到哪里,只要澆好瓜,葉子就不會缺水。農業產業鏈金融被稱作“地瓜”式金融,即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持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為農村金融注入“金融活水”,促進農業產業鏈上每一環升級改造。
水產水果加工業的龍頭企業,浙江黃罐集團連接著數百位漁民。農行臺州分行“放水”養產業鏈“魚群”,通過黃罐集團擔保向漁民發放惠農貸款。借助“農行+公司+農戶”,零售業務批發做,徹底打通了銀農聯系,近兩年累計放款超過1126億元。黃罐集團一位負責人說:“通過產業鏈融資,企業和漁民聯系更緊密,有魚都會首選供給企業,還降低了企業資金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目前,農行已經全面啟動產業鏈金融,圍繞農業產業鏈各環節上的生產主體、深加工主體、銷售主體等生產經營主體,對產業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信貸支持。農信系統也已經開展了包括“公司+農戶”、“ 公司+公司”,以及“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 等貸款模式,有效解決產業鏈中小微企業或經營戶在生產、供應和銷售的各個子鏈中融資問題。
農業龍頭企業的資金投入強度更大。我省涉農金融機構在資金規模、貸款方式、貸款利率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滿足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資金需求。農信聯社數據顯示,至2014年3月末,家庭農場貸款余額11.7億元,3792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社員貸款40億元,3.27萬戶;農業龍頭企業貸款余額137億元,1881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