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0日訊 從全民搶紅包到打車軟件橫行,微信越來越全方位的影響著我們的消費習慣。[薩摩亞注冊公司]雖然搶紅包的盛景已經過去,打車軟件也于近日宣布停止發放補貼,但不可置否的是,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大。隨著這些改變,商家們的發財之路也被拓寬。
近段時間來,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個人創業者都把目光投向微信。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微信的出現已經帶動一種新的營銷模式,甚至是創造了一個營銷時代。
據了解,一些敢于嘗鮮的中小企業已經在微信上安營扎寨了,不少的淘寶店也開始進駐微信。
據媒體介紹,鄭州市某水果店老板魏先生,在朋友的帶動下,開始做微信營銷。他說:“網絡對實體店的沖擊太大,我朋友從事的是電商行業,他建議我及早著手,應對電商沖擊。”就他所知,鄭州市商家轉戰網絡的很多,但多都集中在淘寶,微信領域內,做餐飲、賣健康產品的多一些,競爭相較而言不算激烈。“微信是熟人營銷,好的口碑能產生遞增效應,可以迅速增加客戶群。”他坦言,這對誠信度比較高的商家是機遇,對客戶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注冊盧森堡公司]因房租和人工費用的上漲而導致零售店的成本不斷上升,也是許多中小企業選擇線上的重要原因。因此,微信平臺因為門檻低,用戶群廣而成為中小企業的首選也不足為奇。
不過也有不少對此持觀望態度。據鄭州日報報道,從事十余年大棗加工的趙先生認為,雖然大家都在玩微信,但那僅僅是作為一個交流圈,如果轉化為營銷平臺,中間有很長的路要走。
盛夏臨近,又一批學子要離開校園。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就在大部分學生頂著烈日東奔西走找工作的時候,有一小撮人已經直接跳過這個步驟自己當起了老板,而這其中又有不少的人選擇了在微信掘取自己的第一桶金。
據媒體報道,安徽工程大學的幾名大學生合伙開設了一個微信公眾平臺——土撥鼠送菜。他們與通常的“賣菜”不同,接到微信訂單后,要經過清洗、切削,最后按要烹制的菜品裝盤,上班族們買回家就可以直接下鍋。就是這樣簡單的模式,給他們帶來平均每日2000元的營業額。雖然辛苦,但是幾個90后樂在其中,他們還表示,希望能把微信送菜發展成區域性的品牌,最終能實現“土撥鼠聯產承包地”的夢想,實現完全的私人訂制。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盧森堡公司注冊]微信公眾平臺成為了越來越多大學生創業的首選,微信掀起了繼淘寶店之后的另一波創業潮。不只是大學畢業生,有許多工作多年的公務員、媒體人也開始了自己的微信創業之路。曾經是財經記者的周玲玲對此現象表示,這也許印證了微信的口號,“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