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美同學會關于PM2.5的建議,引起全國人大常委會環境資源委員會的高度重視。環資委法案室將建議轉至環境保護部法規司,該司法規處在修改大氣法時采納了相關意見。海歸們參與環境問題日益積極而有效。
去年冬天,霧霾籠罩了半個中國,[薩摩亞公司注冊]部分海歸無法適應國內的環境。海歸申一說:“在澳大利亞待了十多年,已經習慣了當地的清新空氣,并不覺得有何特別之處,但回國之后,發現自己逐漸患上鼻炎,去北方城市出差時,更是被滿天的烏云和混濁的空氣嚇了一大跳。”
有感于國內環境狀態的急需改變,今年3月21日,歐美同學會主辦了主題為“PM2.5應對與創業創新”的學術論壇。與會人員共同探討PM2.5的成因、預防辦法及緊急應對措施,同時,鼓勵海歸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低碳出行,低碳生活。目前,環境保護部修改草案工作已基本完成,近期將報送到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在出席歐美同學會主辦的“未來三十年——海歸使命論壇 ”時發表演講:“促進環保、清新空氣,這是每個人的使命。”
海歸作為我國精英人才的主力軍,面對國內日益堪憂的空氣質量,紛紛獻計獻策。海歸不僅主辦學術論壇,而且積極使用各種方法,努力改善環境。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后徐海研發出一種炭基新材料,獲得美國的發明專利。據介紹,PM2.5帶正電荷,用炭基新材料做成的維舍卡頌石永久攜帶負電荷,能持續有效地吸附PM2.5,且吸附有害氣體的效果比同類產品高出20倍,并作為環保裝飾的新材料可實現回收再用。
與此同時,留學加拿大的梁知倫則帶來凈化PM2.5霧霾的“立體綠化門窗系統”。梁知倫采用全新的材料和新型的窗扇窗框設計在門窗上栽種各類長青和時令花卉植物,使其能對窗外空氣中的PM2.5顆粒物以及各種氣態化學類污染物進行吸附降解,凈化入室空氣,同時減少城市噪音污染。
如今,[薩摩亞注冊公司]越來越多手握尖端技術和專利的海外人才回國發展。針對國內如今重視PM2.5數據的現狀,在美國工作創業的中國留學生紛紛帶回關于空氣檢測方面的最新技術。某風投公司負責人了解海外精英的回國創業項目后說:“這些項目都很尖端,而且很多具有可操作性,一旦產業化,能夠較快產生效益。”
目前,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國處于環保領域領頭羊的地位,身為該公司執行總裁的姚納新是一名海歸,多年的生物工程學識讓他看到未來國內環保產業的廣闊前景。海外歸來后,姚納新專注環保和安全監測領域,研發生產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分析和測量產品。盡管目前國內環保市場并不旺盛,但姚納新表示:“只要企業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提升核心競爭力,搶占國內環保產業的先機不是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