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中國商業風向標之稱的萬達商業年會走到第九個年頭的時候,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巨鱷終于顯露疲態。
9月10日,第九屆萬達商業年會在北京開幕。但是,在初顯涼意的秋雨中,號稱中國商業領域規模最大、參與品牌最多的中國第一商業年會在人氣上明顯落潮,不少連續多年參[
注冊香港公司好處]會的品牌商直言,今年是最冷清的一次。雖然萬達方面還是對外宣稱今年年會依然吸引了3000多家品牌商、5000多家代理商參會。
更關鍵的是,作為萬達商業轉型升級成果展現的萬達商業年會,除華麗麗“大秀肌肉”(首次對外發布萬達廣場經營報告)外,被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寄予厚望的、擔當行業開放合作、線上線下融合的萬達商業的互聯網+轉型進展實則乏善可陳。
但飛凡電商已迫不及待地在萬達商業年會上宣布要做開放平臺,提出到今年底要進駐370家購物中心、商場的雄心。
“大秀肌肉”圖什么?
一年一度的萬達商業年會,與其說是萬達的招商大會,不如說是萬達商業一年一次的華麗秀場。從早前的沃爾瑪中國總裁的站臺,到現在掛上萬商會旗桿的迪卡儂、優衣庫等代表體驗型新商業的新秀零售企業,秀出的都是萬達作為線下最大商業地產商的品牌商資源。
但今年,除了常規的商家站臺外,在萬達商業年會上,首次推出的萬達廣場經營報告也成為年會內容的三項重頭戲之一。
作為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不動產企業,萬達廣場的經營情況一直被視為中國商業市場、中國消費市場景氣度反映的風向標,此前一直是行業企業“偷偷摸摸”、絞盡腦汁尋思打探的萬達商業機密。在此次萬商會上,萬達卻破天荒地選擇了主動對外披露。為什么?
對于一家時刻有著“寧愿累死自己,也要餓死同行”的危機意識和競爭精神鞭策的企業而言,萬達的此番開放顯然不僅是無懼競爭對手趕超的“學雷鋒”姿態。
正如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自己在萬達商業年會頒獎典禮上的坦言,“經濟下行壓力在加大,很多企業日子過得艱難,特別是隨著電子商務的沖擊,商業特別是零售業受到沖擊很大,走不下去了。”
隨著中國經濟整體放緩,商業發展尤其是實體商業的消費低迷,而電子商務挾價格和便利的兩大利器,將原來靠收進場費、忽視消費者需求、“躺著掙錢”的線下商業運營變成了“過去時”。
實體零售商的日子難過,靠實體零售商租金和客流賣房子的萬達商業地產自然是唇亡齒寒。
當整個實體商業被看衰,作為國內最大的購物中心開發和運營的商業地產商,當然要為行業代言,為行業站臺,更要力證自己還過得下去。
因此,在萬商會上,王健林提出“商業是萬歲行業”,他說,“商業永遠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核心,任何行業都有做得好的企業,也有做得差的企業,企業生死不能等同于行業生死。互聯網等科技行業起得快,也容易消失得快。只要肯動腦筋,我們這個行業也會有許多長壽企業。”
因此,在萬商會上,外界看到萬達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招商中心總經理陳德力發布了數據晃眼的運營報告。的確,搭載在全國已達120多座萬達廣場的體量上,拎出萬達商業的任何一個運營數字,都是一個龐大無比的數值。而這架商業機器,并沒有要選擇慢下來的想法。陳德力說,到2020年,萬達廣場要開業達500家,年客流量要超過100億人次。
但是,在不少投資人士看來,對于90后、00后等未來的消費主體而言,萬達廣場、萬達百貨甚至其合作的主力店都已然是代表落后的傳統消費形態。
由此,陳德力特別強調了萬達廣場的客群仍以年輕消費客群為主的特點。陳德力介紹,70%以上會員年齡在26歲至45歲之間,而萬達兒童、體驗業態等集客能力也正在持續上升。
陳德力坦言,萬達將努力打造全新的實體店鋪經營模式,“在2015年以及未來,我們尤其希望跟品牌體驗店、優勢品牌店、品類集合店合作。”
王健林的“野望”
一年一度的萬達商業年會,都堪比[
瑞豐注冊香港公司]一場全國各地品牌商、中小企業主得以近身“圍觀”中國首富的熱鬧大戲。王健林在萬達高管的簇擁下猶如閱兵般一一視察旗下各個商業子公司的業務,從萬達廣場東南西北中各個分區的項目,到萬達百貨各個分區,到近年來新設的萬達電商,以及品牌代理商的展臺,無數人簇擁和跟隨著王健林,目光所到之處都是一片手機相機咔咔聲。
不過,在一片嘖嘖贊嘆聲中,也有不少人注意到視察步伐愈來愈沒那么矯健的王健林,以及在一片90后、00后年輕品牌商看來已稍顯老態的王健林。
萬達資產逾5000億,年營業額近2000億元,商業地產以售養租的固有成功路徑已經成型,但61歲的王健林卻聲稱要放棄原有優勢開始轉型,他提出要替換支柱產業,萬達商業、文化產業、金融產業、電子商務成為萬達集團的新支柱。
“萬達以后不再是房地產企業,而是一個商業服務型企業。”王健林曾如此直白地亮出底牌:到2020年,萬達商業地產凈利潤的2/3要來自房地產之外的租賃收入。
這是因為,在住宅房地產市場已進入下半場的行業共識里,王健林也意識到萬達以售養租的模式難以為繼,必須轉型。而除了大、大、大之外,龐大的萬達實質并不是一家商業地產運營公司,其收入仍是以房產銷售為主,租賃收入和商業廣場租金收入僅占1/10左右。按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前8月銷售數據顯示,今年前8月萬達商業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額約為797.97億元,累計實現租賃收入約為91.19億元。
而對于登頂世界
財富的野心卻一直不停催促著這位61歲老人的腳步持續矯健。萬達內部人士曾對中國商報記者說,“老板對于財富還是有著很高的追求,尤其是躋身世界財富之首。”
兩年前,萬達就已將自己視為一家世界級企業,“老板現在把更多心思都放在了怎么拓展國際市場、國際業務上。”在抵達世界首富的道路上,商業仍是王健林的左膀右臂。按王健林的規劃,到2025年萬達要開業1000家萬達廣場。
但到2015年年底,萬達廣場也只有135家。速度和規模仍是王健林提出萬達轉型輕資產的首要訴求。
在萬達商業年會上,萬達商業統一亮相2016年計劃開業的50多個萬達廣場,其中超過20個是輕資產項目。這力證了王健林兩年前提出的“輕資產轉型”并非隨便說說。這20座輕資產計劃落地的萬達廣場就是今年年初,萬達和光大安石、嘉實
基金、四川
信托和快錢公司四家達成的合作,四家出資240億元與萬達合作建20座萬達廣場。對方出資金,萬達來運營管理,大家分擔投資風險,萬達由此變“輕”。
不過,光靠基金,還是難以撬動王健林的十年千座萬達廣場的擴張大業。“萬達廣場的落地速度和數量靠基金去做很難做到,還是太慢,通過眾籌做也許會更好。”據說,在萬達集團內部,王健林如此說過。
于是,外界很快便看到了王健林辟出的第二條路——做理財產品,靠眾籌網羅大眾的閑錢,幫更多新萬達廣場的輪子轉起來。今年5月,萬達商業完成了對快錢公司的收購,并在1個月之后便迅速推出了商業地產眾籌項目“穩賺1號”。其募集的資金將直接投向各地萬達廣場的建設,投資人獲得這些廣場的收益權,可以享受商鋪租金和物業增值雙重回報,預期合計年化收益率可達12%以上。
而為要做到輕資產,王健林也開始扭轉萬達廣場的操作方式,選擇和萬科合作,剔除掉住宅售賣環節,加速變輕,將商業地產重心集中到商業體的改造升級上,以實現商業資產的增值。
同時,繼與馬化騰、李彥宏、郁亮的“騰百萬”、“萬萬”合作之后,就在9月6日,王健林又與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牽手”。連續的抱團合作,足見王健林轉型的急迫。不過,這都是野心驅動下的主動轉型。
大象跳舞
在年會頒獎盛典儀式上,王健林稱,“經常有人說我們受到了電商的沖擊,我認為只是受到了影響。雖然現在商業只有刀片薄的利潤,但是電商永遠不會取代實體店,萬達將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打造生態系統。”
但是,一個值得留意的細節是,盡管王健林對萬達電商平臺寄予厚望,飛凡電商正式重磅發布平臺開放戰略,但在走過飛凡電商的展臺時,這位在過去兩年來在電商轉型上投入最多關注的集團掌門人并沒有停下腳步,而在去年,萬達電商是王健林停留最多的時間。
沒有停留或在于飛凡電商眼下并沒有值得一提的進展和成果。
當天萬達管理層上下都在反復傳遞一個觀點,即“萬達做電商最大的優勢是有互聯網基因,同時更懂得實體店的經營。”任偉還反復強調:“飛凡電商是萬達與百度、騰訊合力打造的‘實體商業+互聯網’場景服務運營商”。
王健林的野心并不限于線上,萬達另一個首度公開的“全球招商平臺”也是致力于為購物中心和品牌方打造社會化、開放式專業招商服務平臺,不過同樣是以互聯網為載體,實現品牌商家與購物中心的無縫對接;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品牌拓展需求與商業租賃資源的智能匹配。據悉,萬達“全球招商平臺”將于11月全面上線,目前平臺已啟動招募。
但是,在現場,中國商報記者發現,無論是定位“實體商業+互聯網”場景服務運營商的飛凡網,還是致力于提供招商服務的全球招商平臺,希望能夠吸引其他的購物中心加入其中的萬達開放平臺其實還缺乏核心的吸引力,與阿里巴巴的喵街、萬江龍等同類開放平臺相比并不見任何優勢和突出特點。
億歐網CEO黃淵普認為,“飛凡網做萬達的電子數據服務公司,幫助萬達廣場打通線上線下,提升顧客黏性的一切嘗試都是有意義的,但是要做開放平臺的定位,尤其是真正和萬達系外的購物中心、商場實現真正打通卻并不容易,好的購物中心肯定不愿意跟其他競爭對手分享數據,就如同阿里巴巴的喵街在向購物中心滲透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阻力。因為實體商業對于將數據導入競爭對手的平臺心存顧忌。”
更為重要的是,就實體商業而言,只有定位差異化明顯,才可能實現互相導流,否則根本無從談合作,因為“他們爭搶的都是同一撥人”。
按照中國商報記者的了解,為了達到規模化發展的目標,王健林在萬達內部為電商制定了軍事化的“硬任務”:到今年底,要實現1億注冊用戶數,完成上線370家商場。而內部的說法是,王健林最初的目標是年底實現1000家購物中心的入駐。為此,飛凡電商招商團隊為了完成業績,開始游說購物中心許以“先入駐再退出也可”的形式。而任偉介紹,飛凡電商對外合作的第一個購物中心是紅星美凱龍的愛琴海購物中心。愛琴海購物中心操盤手張華容此前正是出身于萬達。
顯然,在王健林的野心驅動下,萬達在全力沖刺從開發商、運營商到服務商的轉型,飛凡電商平臺和全球招商平臺兩大互聯網體系的推出,就成了萬達轉型的題中之義,但開放平臺、數據共享、互聯共生的難度或無異于再造一個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