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半年考”,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出現戲劇性變化。2014年春節前后憑借6%的七日年化收益率風光一時的互聯網“寶寶”,收益率逐漸回落,正在被銀行理財產品趕超。
好買基金統計顯示,[注冊香港公司]貨幣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從前期的6%左右,回落至目前的4%左右。而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開始“升溫”,向6%發起沖擊。普益財富統計顯示,6月14日至6月20日,50余家銀行發行的661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34%,環比上升0.08%,加速沖擊6%的“門檻”。其中,4款融資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25%,31款結構性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6.37%,這2類銀行理財產品已率先“沖六”成功。
“4月份以來,央行通過‘定向降準’以及公開市場平滑操作,逐漸舒緩機構投資者的緊繃神經。今年年中的資金面或波瀾不驚,利率中樞難以復制2013年飆升走勢,資金面走向寬松是大概率事件。因此,總體看貨幣基金收益率也暫難高企。”錢景財富研究中心主任趙江林說。
貨幣基金雖然有收益回落態勢,但規模增速依然不減。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貨幣基金規模達1.92萬億元,與公募基金3.92萬億元的規模相比,占比達48.98%,而去年年底這一比例僅24.9%,這意味著今年前5個月貨幣基金增長了1.2萬億元,增幅達156.86%。
好買基金分析師白巖認為,[香港公司注冊]貨幣基金發展快的直接原因是創新加速,從最初T+0贖回的實現,繼而出現像添富快線等針對場內保證金的產品,再后來出現互聯網企業和貨基結合的產品,代表作是余額寶、財富通等。
“‘寶類’產品更深一層的優勢在于在互聯網消費場景中便捷的應用,保證便捷支付的基礎上實現資金的增值。從這2個方面出發,未來貨幣型基金、‘寶類’產品,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白巖說。
“但是,在特殊時間節點,貨基收益率一般會有小幅反彈。”金牛理財網分析師何法杰說,臨近年中考核,銀行為完成考核指標往往需要大量吸儲。貨幣基金投資標的中比較重要的協議存款往往可借機與銀行談成不錯的價格,因此收益或將出現短期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