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財經綜合報道 由于未能于6月30日還款“大限”日內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5.5億歐元貸款,希臘成為IMF史上首個違約的發達國家。
經過了長達數月的談判后,[注冊巴拿馬公司]希臘在債務問題上,幾乎又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在希臘領導人態度強硬不肯妥協的情況下,希臘更多債務違約以及退出歐元區的風險已經空前加大。
分析人士稱,希臘危機可能會拖累中國對歐洲的出口貿易,還有可能通過金融渠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體產生沖擊,但實質影響不會太大。
希臘會否波及中國經濟?情緒作用大于實質影響
本周以來希臘的危局已經對國際金融市場 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周一歐股市場以大跌開局,多家大銀行股價遭受重創;美股方面,在美國公開交易的追蹤20個希臘上市公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周一大跌17%,創下該基金自2011年12月推出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上市的希臘公司股價也全線下跌。
而對于中國民眾而言,更關心的是這場持久的拉鋸戰又會如何影響中國經濟。
海通宏觀姜超撰文指出,沒完沒了的希臘對市場和投資情緒必然會帶來一定影響,影響大小主要取決于其混亂程度,因此是短期內的尾部風險,也值得警惕。考慮到全球市場對希臘銀行體系的敞口和經濟聯系均非常小,其傳染風險相對有限,因此至少從目前的情形來看,出現諸如全球市場巨震、歐元大幅貶值、美元大幅升值進而引發新興市場海嘯等黑天鵝情形的可能性是較低的。
具體而言,對于中國的傳染途徑還主要有貿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兩種方式。第一、實體經濟受沖擊,造成外需萎縮,打擊中國出口。中國和歐洲一直是重要的貿易伙伴,2014年兩大經濟體雙邊貿易總額高達約6000億美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8.8%。歐元區危機影響其經濟,必然會拖累中國對歐洲的出口貿易。
第二,除了貿易渠道的影響外,歐債危機還有可能通過金融渠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體產生沖擊。一個方面是避險情緒上升會引導全球資金撤離包括新興債市與股市在內的各種風險資產,另一個方面是歐洲銀行面臨去杠桿化的壓力,將被迫從歐洲和海外信貸市場退出,從而導致其他國家信貸緊張。不過在這些亞洲經濟體中,中國受到的影響將最小,因為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參與率相對較低。
中國力挺歐盟和歐元有深意 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
雖然希臘問題對中國經濟目前看來影響不大,但在希臘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元區大難臨頭的關鍵時刻,中國力挺歐盟和歐元令人矚目。
據新華網報道,當地時間6月29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晤后共見記者時,就希臘債務問題重點闡述中國政府立場。
李克強表示,我此次訪歐,恰逢歐盟在希臘債務問題上面臨關鍵時刻。作為歐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和重要貿易伙伴,我愿代表中國政府重申,“中國一貫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希望看到一個繁榮的歐洲、團結的歐盟、強大的歐元。”
李克強指出,希臘債務問題是歐洲內部事務,但希臘能否留在歐元區,不僅關系到歐元的穩定,也事關世界金融穩定和經濟復蘇。我們始終認為,中希關系是中歐關系的一部分。中國從大局出發,為希臘克服主權債務危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也用實際行動回應了希臘克服危機的一些關切和請求。
李克強強調,我們愿意看到希臘留在歐元區,呼吁國際債權人和希臘方面盡快達成一致,取得積極進展,使希臘和歐元區都能夠度過這場危機,中國愿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中國總理傳遞出的信息讓飽受希臘問題折磨的歐盟“松了一口氣”,也讓歐洲輿論感到欣喜。
“中國愿意幫助希臘解決危機”,德國《法蘭克福匯報》6月30日報道說,李克強接受歐洲報紙采訪時表示,中國政府愿幫助歐洲解決希臘危機。這意味著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和希臘債務危機挑戰的歐洲可以得到支援。
瑞士《一瞥報》也說,中國與歐洲危機同命運,作出承諾。德意志廣播電臺稱,就像李克強說的,中歐是命運共同體,雙方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希臘如果破產,將嚴重影響歐洲經濟,也會影響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希望有強大的歐洲,而中國的投資等舉措也將給予歐洲對抗危機的信心。
“中國將拯救歐元區?”這是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中歐峰會時使用的標題。文章稱,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代理所長盧賈寧認為,從客觀上講,中國并不希望歐元區融合進程受阻,更不愿看到歐洲市場崩潰。支持歐元、建立對抗美元機制以及保留對中國來說重要的外經伙伴歐盟,符合北京的利益。
從塞浦路斯到瑞典之間的幾乎每個地方,中國企業都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購買歐洲資產。隨著中國企業巨頭將購買目標從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轉向發達經濟體,歐洲現已越來越受到他們的歡迎。
來看看這些數字:根據榮鼎集團和墨卡托中國研究所的最新報告,從2000年代中期到2014年,中國企業每年對歐盟成員國的投資已經從幾近于零飆升到了140億歐元。隨著擁有近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和21萬億美元儲蓄的中國逐步開放資本賬戶,這個數字勢必還會繼續增長。
從2000年至2014年間,中國在歐洲開工的新建項目超過1000個,在歐盟的并購交易價值達到460多億歐元。最受追捧的行業包括食品、房地產、能源和汽車。
中國的投資遍及歐洲整個地區,其中50%以上進入了英國、德國和法國。在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和塞浦路斯的資產購買占總量的比例已經從2011年前的10%上升到了2012年和2014年間的30%以上。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投資正在潮水般涌入歐洲。這也正是李克強何以會于本周訪歐之際在希臘債務危機又起新變化的形勢下大力倡導強勢歐元和歐洲一統理念的其中一個原因所在。
中國會否直接出手救希臘?
既然歐洲對于中國有如此重要的意義,那么問題來了:為了保持歐洲團結、歐元穩定,中國會直接出手援助希臘嗎?或者如果希臘請求援助的話,中國會答應嗎?
據日本《讀賣新聞》6月30日報道,如果圍繞債務問題與歐盟的對立加深、陷入孤立,希臘有可能向中俄靠近。這將導致包括安全在內的歐盟總體政策面臨進退兩難的危險。
報道稱,去年6月李克強對希臘進行了正式訪問,同年7月習近平主席也在訪問中南美之前順道造訪希臘的羅得島。罕見的首腦連續訪問顯示了中國對與希臘加強關系的強烈興趣。國際社會已在議論紛紛:如果希臘的困境進一步加劇,可能向中俄尋求財政支援。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6月30日報道稱,中國坐擁巨額外匯儲備,如果愿意是能夠對希臘施以援手的。6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愿意看到希臘留在歐元區。”盡管如此,她暗示中國不會積極幫助尋找解決辦法,宣稱中國“相信歐元區有能力、有智慧妥善解決歐債問題”。
報道稱,[加拿大注冊公司]看來中國暫時不會提供正式貸款,但可以通過間接方式給予幫助,尤其是考慮到希臘與中國的絲綢之路計劃十分契合。去年李克強訪問希臘時,中希兩國簽署了總額50億美元的合同,核心是中國參股建設比雷埃夫斯港。
中國對希臘的興趣與其他國家在希投資不斷減少形成對比,有望雪中送炭提振希臘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