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沖基金經理包括Paul Singer和Bill Ackman對中國股市感到擔憂,而如果他們聽取了美國頂級經濟學家們的意見,他們的擔憂可能有所緩解。
對沖基金Elliott Management創始人Singer周三表示,中國信貸推動的股市崩潰的影響可能比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更大。而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Bill Ackman表示,中國對市場的影響要比希臘大得多,中國股市令他感到害怕。而自6月12日的本輪高點以來,A股已經蒸發了幾乎4萬億美元的市值。
高盛集團的分析師們表示,[英國公司注冊]上證綜指一個月內已經下跌26%,這很可能會動搖投資者信心,拖累金融行業,但是這對經濟的總體影響是有限的。
巴克萊表示,目前股市僅占到公司融資的5%,股民僅占中國總人口的7%。IMF首席經濟學家Olivier Blanchard上周表示,中國股市的暴跌只是一個支線故事,并不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
以下為高盛和巴克萊的報告要點:
融資:根據巴克萊,股市從來就不是中國公司籌集資金的主要陣地。即便在今年IPO回升的情況下,股權融資僅占融資總額的4.2%,低于債券融資的10%以及76%的銀行貸款。
消費:截至今年6月12日,上證綜指一年內上漲了152%,然而消費并沒有被大幅抬升。高盛經濟學家預計,股市下行對消費的負面影響也十分有限。這是因為中國家庭傾向于儲蓄,股民人數仍然很少。
根據高盛,中國投資額最高的3%的投資者購買了45%的股份。而股民的數量激增至9100萬人,占到中國14億人口的6.7%。據巴克萊,只有3.5%的人使用保證金融資,或從券商借錢買股票。
金融危機蔓延:保證金債務的平倉加劇了股市的拋售,這威脅了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但高盛認為,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內。券商的“維持率”約為250%,這表明內地股市需要再跌30%,才會觸發追加保證金。銀行對股市的倉位大約為2萬億元,遠低于其140萬億元的資產和12萬億的資本。
對GDP的影響:高盛預測,[注冊BVI公司]股價下跌可能拉低中國三季度GDP 0.5個百分點。高盛維持中國全年GDP預期在6.8%,與巴克萊的預期一致,低于中國政府7%的經濟增長目標。兩家銀行都預計中國央行將降準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