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初暫停新股發行之后,證監會11月6日宣布將重啟IPO。放在經濟轉型升級、注冊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發展大計背景下來看,此次IPO重啟不僅是恢復市場融資功能,而且是制度完善的重要一步,可為注冊制改革鋪路,同時也是完善融資結構的重要一環,有助于緩解融資難。
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提出,[
注冊盧森堡公司]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杠桿率。這是未來五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亟待完成的既定目標,資本市場肩負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實體經濟杠桿率的重任。
全球貨幣寬松達邊際高點已成為業內共識。美國加息預期強烈,中國和歐洲面臨寬松帶來的邊際效用遞減問題。全球主要經濟體已是零利率,私人部門去杠桿化過程還未結束。中國面臨宏觀債務硬約束,特別是產能過剩集中的傳統企業部門債務壓力較大。從這個角度看,“大水漫灌”式的貨幣財政寬松政策對需求擴張的邊際增強效用大幅減小,角色也在從維持經濟高速增長轉變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避免經濟失速帶來部分地方政府、企業出現明顯債務危機,而且這種寬松方式可能將金融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業金融體系。
通過資本市場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是有效的對沖手段。一方面,短中期內有利于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瓶頸,減少實體經濟對銀行體系的過度依賴,防范和分散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中長期看,一個完善的直接融資體系可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晴雨表、孵化器功能,有效促進資金等重要生產要素的流動、分配、定價,實現資源市場化配置,推進經濟轉型升級。
這就要求建立更加市場化、法治化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其中,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此次IPO重啟既是股市在前段時間的異動后逐步穩定、修復的自然結果,也是市場建設的應有之舉。一些機構人士認為,重啟IPO并不是簡單的“水多了和面、面多了加水”,而是更多地體現了推進改革的決心,諸多措施將有利于注冊制的推出。
以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審核理念為例。在美國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靈魂。真實、準確、完整、及時的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的基石,是投資者的決策依據,也是監管者最基本的立場。建設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首要之義就在于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實現信息的公開透明。在此次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中,證監會將一部分基于審慎監管要求而增加的發行條件調整為信息披露要求,不是降低監管標準,而是通過強化信息披露約束,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再以強化中介機構的主體責任為例。在美國證券市場,證監會在發行端并不對披露的真假進行專門核查,對欺詐的防范主要是依賴中介機構來實現。承銷商負責項目的總體協調和銷售,律師負責法律問題以及披露文件、交易文件的起草,會計師負責財務的審計,各司其責,相互制約。[
盧森堡公司注冊]在中國證券市場,由于法律環境尚待進一步完善,中介機構的主體責任并未落實到位,甚至出現慫恿、聯合發行人造假等行為。此次改革從三方面強化了中介機構的責任約束,包括建立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完善信息披露抽查制度、擬出臺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等。
目前,作為實施新股發行注冊制的前提條件,證券法修改尚在進行之中,注冊制實施尚待時日,但正如此次IPO重啟一樣,改革的方向沒有任何改變,改革的舉措正步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終將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