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郭信麟(微博)
港股評論:盡管昨天反彈,但是成交非常有限,更多視作是借期指結算作技術性反彈而已。昨晚美股再度受困于歐債危機和強美元而下跌,實際上歐債危機引起的強美元對港股是相當不利的,美元指數昨天曾將升破81,最后還是能守住80上方,美元指數一直是港股的指揮棒,盡管不是時時刻刻都同步,影響會很快能見得到。
港股新聞:
1 四新股孖展認購全未足額
昨天四只同時招股的新股,包括正通汽車(1728)、賽得利(1768)、紛美包裝(468)及中國汽車系統(1283),孖展認購依然冷清,散戶冷淡情況持續,故截至昨天止,以孖展額計公開發售仍未獲足額認購。
雖然如此,但仍無礙一眾新股來港上市的決心,早前因技術性問題而要延遲招股的中國新材(1887)已準備就緒,今天起正式招股,招股價介乎2.33至3.33元,下月13日掛牌上市,保薦人為派杰亞洲及建銀國際。據市場消息指出,截至昨天為止,集團在國際配售方面,單是亞洲區已獲超額認購1倍,包括UBS資產管理以2500萬美元(約1.95億港元)、中國人壽(2628)以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信達資產管理旗下公司以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以及OZ以500萬美元(約3900萬港元)入飛認購。
評論:新股明顯遇到冷鋒,從港股大市總體成交可見到熱錢已經暫時撤退,恒指繼續向下的壓力還是很大的。并不因為昨天的無量反彈而出現根本性好轉。
2 十六項壓價措施下月才完全反映11月通脹勢超4.4%
抑制食品價格持續攀升,加大通脹壓力,國務院推出十六項穩定物價措施,目前已初見成效,中國部分農產品價格已止漲回落,但相信要待12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才會反映,市場預期11月的CPI仍將沖向全年高位,將超過10月份4.4%的高位,使加息的預期繼續升溫。
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發改委更罕有五度發文,要求做好穩定物價工作,目前初步見成效,部分農產品價格已見止漲回落的情況。據中國商務部的監測顯示,十八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較前一周下降2.6%,降幅擴大1.8個百分點。其中,白蘿卜、黃瓜、芹菜和圓白菜價格降幅較大,分別下降11.1%、10.0%、7.0%和5.9%。
與此同時,近期大豆、谷物等大宗農產品現貨價格,相比一個月以前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從上周開始,中國陸續安排一定數量的食用油和大豆投放市場,食用油上漲的預期已經被大幅消耗,價格也將趨于穩定。
評論: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其實只能管用一陣子,不相信物價能真正地被壓下去,最終還是抽緊銀根為主,這樣對股市就相當不利。
3 歐盟三招未挽信心 焦點轉葡西
歐盟同意向愛爾蘭貸款850億歐元,并敲定永久性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簡稱ESM)框架,加上延長希臘還款期4年半,實行三管齊下安撫市場,但投資者信心初步未見回復,歐元昨日表現反復向下。
分析指協議有短暫穩定市場作用,但對于葡萄牙及西班牙將來或需求援的憂慮仍陰魂不散。
歐元昨表現反復,一度升兌1.3302美元,亦曾跌穿1.31。巴克萊資本首席外匯策略師Masafumi Yamamoto指:“投資者買入歐元只會是短暫性,現時焦點已轉移到葡西兩國。”三井住友銀行(Sumitomo Mitsui Bank)首席策略師Daisuke Uno認為,歐元跌勢將會持續至圣誕節,1.2988美元會是支持位。
評論:衡量歐洲債務恐慌有多大,我們看看美元指數及歐元對美元的比價就可以看出來,目前已經不少投資界重量級人士放出歐元下跌至1.2的預言,看來還有相當大的空間下跌,這點對于出口到歐洲的相關企業相當不利,新能源股是其中一類。
4 香港證監:對沖基金駐港覬覦內地市場
正當美國的監管機構對對沖基金窮追猛打,國際對沖基金今年來港落戶卻蔚然成風。不過,證監會行政總裁韋奕禮(Martin Wheatley)強調,對沖基金東來是覬覦亞洲的投資機會,與美國有關方面的行動無關,惟他強調,不會容許監管套戥。
韋奕禮昨天出席湯森路透的泛亞監管高峰會后向表示,上周被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搜查的幾家對沖基金有否操控市場,目前仍未有定論,必須待當地的執法機關決定;至于外地加強監管會鼓勵對沖基金來港,他則不敢茍同。
“他們落戶亞洲,是因為這里的經濟蓬勃、有多些投資機會;香港特別受歡迎,相信是因為中國市場。我不認為他們由于要避開美國的監管而東來。”剛從倫敦宣傳香港回來的韋奕禮重申不容許監管套戥。
評論:香港作為一個自由市場,開放程度之高算是世界之最,因此也無法阻止對沖基金借香港覬覦內地市場,不過相信只要做好準備,辦法總是有的,沖擊也會減少到最低程度。
5 寧高寧:受調控物價政策沖擊 中糧集團毛利減5%
內地物價上漲,糧食等農副產品首當其沖,各級政府近日來連續出招穩定物價,已見初步成效,但對糧食企業來說,卻面臨調控壓價帶來毛利率下降。中國糧油控股(606)及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表示,受國家調控政策影響,中糧集團的平均毛利減少5%,即因被推高的成本未能及時反映在產品售價上,整體上將對集團毛利率拉低5個百分點。
他表示,集團將通過降低成本和擴大市場份額來應對,以及考慮把部分產品的成本轉嫁予客戶,以減低影響;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油、米和面食等產品,則不易轉嫁。他并指出,內地糧食價格已到歷史高位,預料未來整體走勢平穩,或難有大幅上揚;而中央調控政策將會顯現效果,未來物價將會逐漸穩定。
評論:現在對于很多內地的大型國企上市公司來說,國家以行政手段調節物價,可能很大機會令他們的盈利受到影響。通脹關乎社會穩定,這點犧牲不算什么,這也是我們以后投資股市必須注意到的一個風險。
6 二手交投急挫 樓價下調添壓本月成交減2至7成 嘉湖跌價4%最傷
11月份二手樓市猶如坐“過山車”,月初在投資者及用家爭相追價入市下,不少屋苑的呎價陸續破97高峰,但在本月19日政府新招重擊下,各區二手交投急瀉,拖累本月主要屋苑交投全線下挫,按月跌幅由2成至7成不等,當中有投資者樂園之稱的嘉湖山莊,呎價更率先回落4%。業界料12月各主要屋苑的樓價會有進一步下調壓力。
綜合業內人士分析,政府出招的消息將會陸續消化,實際用家亦會伺機購入一些減價盤,惟投資者受額外印花稅措施影響,會暫時絕跡市場,預期12月份交投仍會疏落,樓價有進一步下調壓力。
評論:香港是自由市場都能出如此重錘調控房地產,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為什么內地的房地產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顯然這個是決心和執行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