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郭信麟(微博)
港股評論:港股在內地股市和美股夾擊下昨天收低,不過還是暫時守住23000點。目前對港股威脅較大的還是美元的強勁上升態勢不改,昨晚繼續突破81關口,因為市場對歐元的信心越來越薄弱,美元與歐元比價的預測從1.2到1,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美股中的恐懼指數也從上周開始急劇上升,避險情緒進一步升溫。投資者此刻最應該做的動作是減持套現及趁低吸納黃金股。
港股新聞:
1 歐債危機蔓延西班牙意大利 “歐豬四國”債息再創新高
歐債危機仍未平息,且愈演愈烈。“歐豬國家”債息昨天繼續上升,而且危機開始蔓延至兩大歐豬西班牙和意大利。
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及愛爾蘭四個國家與德國債券的息差,昨天都升至歐羅推出以來最高水平。西班牙與德國10年期債券息差升至297個基點,迫近3厘;意大利與德國債券息差連續第四天上升,報210個基點;葡萄牙和愛爾蘭各自與德國的息差分別升至468和708個基點。
評論:昨晚美元指數在歐洲債務危機陰霾繼續的情況下已經上升到81,現在市場對歐元與美元比價的看法已經從1.2看到1,歐元崩潰論的市場越來越大,全球金融市場難免面臨更大的動蕩。貴金屬的價格昨晚飆升,其中白銀的升幅非常大。
2 央視批對沖基金藉港炒A股
內地官方媒體中央電視臺,續有節目批評香港囤積熱錢,助長熱錢回流內地炒作。央視繼質疑有6000多億元熱錢囤積香港后,近日亦有另一專題節目,重點針對索羅斯等對沖基金,取道香港沖擊內地股市。
有關專題報道名為《熱錢屯兵香港》,在11月12日播出,節目指對沖基金在港囤駐10萬億港元,目的旨在進入內地股市興風作浪。索羅斯上月在港開設辦事處,央視質疑這位98年曾狙擊港元的“國際炒家”來意不善,純粹是為炒作A股圖利。一家英國對沖基金公司負責人在節目中承認,在港開設辦事處主要是看重中國的潛力和機遇。熟識國情的胡祖六向央視記者表示,內地對大量熱錢囤積確有戒心。
評論:熱錢的沖擊是難以避免的,這個關乎我們這個貨幣政策,也是開放型經濟難以避免的現象。是否因為怕熱錢沖擊就因噎廢食?
3 人民幣淹香江 推低國債息 存款飆45% 零售票面息僅1.6厘
財政部第二批國債機構部分昨日完成發行,三年期國債息率僅1厘,較內地同年期國債息率低近2厘,而零售息率亦僅為1.6厘;同時,金管局昨公布人民幣存款10月份急升45.4%,種種跡象顯示在離岸人民幣流量急增,但人民幣產品供求失衡情況下,人民幣投資產品回報勢將被進一步推低。
國債孳息一向被視為債市定價指標,而債券息率又會直接影響到存款利率,市場關注本港人民幣存款利率會否因而下調,影響市民人民幣存款回報。
評論:人民幣國際化是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的機遇,應該可以設立更多的產品以供投資者選擇。
4 大摩指數轉差 預示內地PMI放緩
北京連環出招遏抑通脹令人擔心,損及經濟增長勢頭,而今日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可能釋放首個增長動力減緩的訊號。摩根士丹利編制的營商狀況指數(MS Business Conditions Indices, MSCECI),連續兩個月轉差,證券商認為對PMI有預示作用。
當局近期實施的措施,包括由今日起劃一本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稅。由于中國坐擁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和過剩本土資本供應,再毋須如過往般,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為外國資本提供優惠政策,遂取消優惠政策;證券商估計,影響最大的是汽車業,其它影響行業包括消費、制造業及房地產等。連串措施如開征資源稅,可能征收環保稅等,均令人擔心,若企業無法將成本轉嫁消費者,便會令企業利潤受損。
評論:經濟指標轉弱,對短期股市來說未必是個壞事,起碼大家又可以憧憬一下保增長,不過這種中國式的量化寬松能否屢次靈驗,則是一個疑問,但這個現象可以為持明年經濟繼續“保增長”的人增加一些籌碼。
5 內房回暖 次輪調控恐失敗通脹加劇 多市量價升地王重現
國務院在9月底出臺第二輪樓市調控政策“新國五條”,樓市在沉寂兩個月后,近期愈來愈多城市出現“量價齊升”現象,廣州、杭州土地拍賣再次出現“地王”。分析認為,這顯示在通脹加劇下,內地樓市觀察期提前結束,已出現回暖跡象,“二次調控”恐怕將重蹈今年4月首輪樓市調控失敗的命運。
針對中央樓市調控未見效果的尷尬局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26日就坦言,內地房地產調控已嘗試“十八般武藝”,調控壓力前所未有。
面對當前樓價堅挺的現象,內地房地產界名人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近日再次呼吁地產商,主動配合政府的樓市調控政策降價,以避免招來下一步更嚴厲的“第三波”調控。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的數字顯示,在樓市“二次調控”兩個月后,到11月下旬,全國大部分城市的房地產成交量以及價格已經止跌回升。
評論:“第三波”調控的決心實在令人感覺到懷疑,其實內地房地產調控措施與香港對比主要問題是作秀的成份比較多,沒有從銀根上下功夫,所有的調控都只能視作花拳繡腿。不過如果房價再度上升,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一定受到重大的質疑。
6 超大屢配股股東群起反對 董事會僅“險勝”取得配股授權
以福建為基地、產銷蔬果的超大現代農業(0682)上市10年間,主席減持、公司以“先舊后新”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甚至發行股份認購期權等集資抽水活動“一籮接一籮”,基金股東終在股東會上,以行動表達“意見”,有近半股東反對再向董事會授權配發股份,最終董事會只能“險勝”取得授權。
根據超大公布的股東周年大會投票表決結果顯示,股東以大比例通過重選董事、委任聘請均富會計師行,以及授權董事會厘定董事酬金等多項動議,不過在授權董事會配發公司股份的一般授權動議上,卻出現“驚險”場面,有48.49%、相當于10.54億股股東反對向董事會授予配發、發行以及買賣公司股份的一般授權,以投票反對超大透過發行新股“抽水”。
有關動議最終雖然以51.51%贊成獲得通過,但已經為過去多次透過行使一般授權、發行新股“抽水”的超大響起警號,超大2009年股東周年大會上亦有36.49%股東反對向董事會授予一般授權。至于授權董事會回購股份的議案則有87.25%股東支持。
評論:一家非常神秘的公司,一家非常善于集資的公司,同時也是非常低調的公司,除了集資的消息外,似乎很難找到其他。
7 大明暗盤無成交中金微升 新股5小福無一足額
新股蜂擁上市,但正招股中的5小福,暫無耀眼新星跑出,孖展行情一片冷清,無一錄得足額認購。今天再有兩新股掛牌,中金國際(2099)昨暗盤收報44.95元,較定價略升0.6%,而公開認購不足的大明國際(1090)暗盤,竟錄得零成交,收市時買家只愿以1.82元買入,較招股價2.1元低13.3%,與沽貨叫價2.05元有差距。
賽得利(1768)、紛美(0468)及中國汽車系統(1283)昨截孖展,僅得4家本地券商錄得孖展認購。3股中集資額最大的賽得利看來最岌岌可危,共有2家券商為其借出900萬元,與4.65億元的公開發售部分集資額尚有很大距離,未知會否步安迪蘇(1095)認購不足要擱置上市的后塵。不過有消息稱,賽得利國際配售已錄得超購。
相對集資額較少的紛美,4券商共借出2800萬元。接近承銷團消息稱,該股于國際配售部分受追捧,截至昨日,已錄得8倍認購。
至于昨次日招股的正通汽車服務(1728),2券商借出孖展2600萬元。據接近公司消息透露,正通獲中國主權基金中投及金融大鱷索羅斯之子羅伯特‧索羅斯于國際配售部分斥資認購。除此之外,惠理(0806)、中人壽(2628)及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旗下對藁金也有入飛。
除中金及大明外,今日掛牌的尚有創業板轉主板的南京三寶科技(1708),公司為中國智能交通領域的開發商及供貨商。
雖說一山不能容二虎,但巧合的是,內地風電行業排名分列二、三的國企大唐新能源及華能新能源(0958),為趕檔期,無奈撞正招股期。一度延遲路演的大唐終定下本周四起推介,遲華能一日,即12月17日掛牌,定價日也與華能相同。據《路透社》報道,大唐招股價介乎每股2.33至3.18元,相當于明年13.1至17.9倍預測市盈率。而華能目前的招股區間,相當于明年預測市盈率15.5倍至20.5倍。
大唐的集資規模不及華能,承銷團方面解釋稱,因公司明年預測盈利不及華能。大唐承銷團之一瑞信報告預測,公司明年盈利約10.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1.7倍。而華能承銷團之一高盛報告預測,華能明年盈利達14.5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1.8倍。
盡管市淡,兼有融創(1918)潛水及長甲(0957)擱置上市教訓在先,內地發展商萊蒙國際仍執意來港集資,擬下周二起公開招股,與大唐同一日掛牌。保薦人之一中銀預測,公司明年純利達15.1億元,同比增2.44倍。
評論:瘋狂的新股徹底回歸冷靜,而且冷得有點令人感覺到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