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H股“雙重審計”政策被取消,港交所接受以內地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而近日,這項新安排在香港引起廣泛討論,有業界人士質疑新政策下財務報表的可信性、監管公信力,認為此舉會加劇兩地業內競爭。
港交所12月10日宣布接受內地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并且準許12家內地大型會計師事務所,自2010年12月15日起為內地在港上市公司(H股企業)提供審計服務。
有香港會計界人士卻擔憂,首先,內地會計師事務所收費比香港會計師事務所低三成,此舉將導致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其次,業界對于內地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的可信度以及香港監管機構如何監管參與H股企業報表編制的內地會計師事務所等問題持懷疑態度。
對此,港交所發表聲明稱,認可內地會計準則是由于兩地會計準則趨同,與吸引更多內地公司到港上市無關。港交所還稱,內地與香港監管機構將履行跨境監管工作,并已確立了多項合作安排,包括財政部和證監會將作為香港監管機構代理人,處理關于內地會計師事務所的投訴、進行正式調查以及采取適當行動和制裁。
據香港會計師公會行政總裁張智媛介紹,監管機構早在2005年就開始為兩地會計準則趨同做出努力,包括財政部重新根據國際標準編制內地會計準則。香港會計師公會認為,依據內地與香港的會計準則做出的財務報表,效果已經基本相同,投資者無需擔憂。
她還表示,經認可的12家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實際上必須符合嚴格要求,包括在香港設有成員公司等。事實上,香港現有的100家H股公司及64家A+H股公司,90%的財務報表是由這些內地會計師事務所在港成員公司編制。短期內,不會對業界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