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香港已成為中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走出去”的重要市場,以及外資投資內地證券市場的重要通道。截至2010年底,內地已經有18家證券公司、10家基金公司和6家期貨公司在港設立分支機構。已經成立的QDII投資計劃中有40%投資于香港市場。同時,香港共有13家機構獲QFII資格,從數量上看占總數的13%。
目前,眾多金融機構在港籌備人民幣債券的發行,人民幣債券主要通過香港金管局的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銷售給機構投資者,對散戶開放的只占小部分。由于CMU交易缺乏債券二手市場,業界呼吁應將人民幣債券納入港交所的中央結算平臺(CCASS),以H股為主的優質發債體的到來將加快這一趨勢。此外,信用級別高的企業通過香港進行低利率融資,也有助于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形成和良性發展。
自2007年第一只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以來,共有27筆人民幣債券在香港發行,總金額已達620.8億元人民幣。除了早期的政策性銀行和有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發債體,超主權機構和企業也開始參與其中。
尚福林表示,通過CEPA、鼓勵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等渠道,港股市值持續穩定增長。目前內地企業占港股總市值約50%,成交約占2/3,2010年內地企業IPO占比達40%。
尚福林強調,將深入推進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在境外募集資金進行境內證券投資業務試點(業界俗稱“小QFII”);積極支持銀行到交易所債券市場開展交易,顯著增加債券融資規模;推進國際板建設;推動內地交易所與港交所合作,完善交易結算安排及清算交收規則,適時推出港股組合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內地掛牌交易。
尚福林表示,證監會正在修訂境外上市有關規則,以便利中小企業赴香港上市;并將與香港探討兩地期貨市場合作的可能性。他還透露,證監會將積極研究、適時推出旨在擴大和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合作的具體方式,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