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重要新聞點評。
1 和黃分拆資產 選新加坡棄港交所
近來消息頗多的和黃(013)昨天突然宣布,擬分拆旗下廣東省和香港的深水貨柜港口業務,以信托形式在新加坡交易所(SGX)上市,傳聞最多集資60億美元(468億港元)。和黃表示,選擇新加坡而非香港上市,主要因為本港目前沒有容許企業信托基金上市的相關上市守則。市場分析指出,這并非長和系首次分拆業務在新加坡上市;新交所雖然沒有香港背靠祖國的得天獨厚優勢,但表現十分積極,相對之下,港交所不進則退。
和黃股價今年以來累計升幅近兩成,昨天股價創三年新高后趁好消息落實而回吐,收報93.5元,跌2.4%。旗下坐擁港口、地產、零售、能源及基建,以及電訊五項核心資產的和黃集團,市場曾一直憧憬其分拆零售業務屈臣氏在本港上市。
不過,和黃昨天出人意表地宣布,已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分拆和記港口控股信托于新加坡上市,該公司經營并發展廣東省、香港和澳門的深水貨柜港口業務。和黃財務董事陸法蘭表示,是次分拆集資款項計劃用在港口及其它基建投資;市場傳聞最多集資60億美元,將是東南亞及新加坡市場歷來最大的IPO項目。
評論:和黃此次到新加坡分拆上市頗令港交所丟面子,不過由于只有房地產才有信托基金形式,和黃倒是找到理由。此舉也有助于港交所反省一下自己,近期港交所勢頭很猛,此次算是一劑醒酒藥。
2 易綱:人幣資本“十二五”可兌換 料未來5年開放步伐加快
過去一年,人民幣國際化取得突破性發展,而未來人民幣邁向國際的進程,關鍵便在于目前尚未對外開放的人民幣資本帳,何時「松綁」?人民銀行副行長及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昨日撰文表示,「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令外界揣測未來5年內,人民幣開放步伐將會大為加快。
「『十二.五』期間,國內外環境有利于外匯管理改革的穩步推進。」易綱在人行網站發表的文章中提到,外管局將進一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外匯市場發展,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體制,穩步放寬跨境資本交易限制,在風險可控基礎上,將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具體推動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內容,包括爭取在進出口核銷、資本項目可兌換、數據和系統整合及主體監管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不過,易綱也提到,外匯管理改革仍面臨嚴峻挑戰,因為外匯持續凈流入壓力依然較大,而主要發達經濟體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維持寬松貨幣政策,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及利差等因素,不排除小量「熱錢」通過貿易渠道流入。他表示,外管局將密切跟蹤形勢變化,「繼續保持對異常跨境資金流入的高壓態勢」。
評論:這個是大勢所趨,只能說我們過去走得太慢。這點對香港股市來說絕對是大好事。
3 京緊盯信貸溫總促防風險 傳人行降新貸目標1成至7.15萬億
內地銀行在年初信貸投放過快的問題引起中央關注,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國務院會議,強調要防止年初信貸的非正常投放,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同時要處理好銀行資本金補充與信貸擴張、銀行體系風險防范與資本市場穩定的關系。
消息指,人民銀行要求商業銀行將今年的信貸目標,較去年調低1成,如果信貸投放過多,最快會在月內向個別銀行實施差別存款準備金、定向央票及行政指導等懲罰措施。
國務院昨日召開全體會議,討論即將提請全國人大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并部署今年首季度工作。會議將穩定物價,作為首季度工作重點。此外,會議亦重申要堅定不移地搞好房地產市場調控,落實好差別化信貸、稅收政策。
評論:這個大家只能看看再說,實在對這些承諾的數字已經沒有了信心。不過內地股市倒是經常被這些消息搞得死去活來。
4 巴洛克有望成首家港上市日企
日資企業來港上市興趣甚濃,不但只有機構特意成立香港IPO俱樂部,以協助日企來港上市,據知有日本公司已開始為來港上市程序做好準備。市場消息人士透露,除日前已表示有興趣將旗下推銷業務分拆出來上市的Francfranc母公司BALS集團外,日本服裝商巴洛克更有望成為首家來港上市的日本注冊企業。
日本服裝商巴洛克(Baroque)主要經營Moussy、Sly等服裝品牌,由于集團未在日本掛牌上市,故市場消息人士指,該公司打算申請單邊來港上市,目標今年第二季掛牌,集資2億至3億美元(即約15.6億至23.4億元),保薦人為瑞銀及里昂。
巴洛克于2000年4月成立,截至去年7月底止,集團直接經營店鋪175家、日本特許經營店31家、海外特許經營店24家,包括日本、香港、臺灣及內地。
另外,據市場人士指出,早前被指有意爭取于上半年上市的SBI軟庫證券,由于已于東京交易所上市,故將選擇以香港預托證券(HDR)的形式來港上市。
評論:港交所勢頭很猛,連日本企業也準備來朝,無非是看重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5券商齊聲唱淡 李寧再挫4%
李寧(02331)公布業績展望后的第二天,市場消極情緒持續,導致昨日股價繼前日(周一)下挫7.5%后再跌3.9%,收報15.18元,創19個月以來新低。高盛、花旗、摩通、大和等券商紛紛下調目標價(見表),普遍認為李寧「恢復元氣」至少需要2年時間。
麥格理表示,集團決定將廣告宣傳占比由15%增至17%,預計今年營業利益率將降至14.7%,而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及給予批發商更多的折扣,亦將使毛利率下降1個百分點。
美銀美林指出,其實一線城市的表現優于所公布的全年平均水平3.9%,占銷售額約35%的一線城市市場之同店銷售增長為高單位數或低雙位數,證明品牌轉型及產品升級的效果正逐漸顯現。
德銀則引述1998至2002年期間進行品牌轉型的Puma為例,指在收入重拾升勢之前,轉型中的推廣費用比重難以下降,例如Puma的宣傳費用占比就由1997年的10.3%,一直增至1999年的16.4%,直至2000年營業額回升;而股價則要等到盈利恢復至轉型前水平時,才得以反彈。
評論:李寧今天面臨的困境可能是個市場循環的問題,由于前幾年面臨幾大運動會,運動用品股如日中天,現在也是該歇歇的時候,假設是這個原因,大家都不需要大驚小怪。另外一點,國內消費品牌股估值是否已經過高?這個問題值得投資者深思。更為令人關注的是李寧是否從此不務正業?
6 鳳凰衛視分拆新媒體到美國上市
鳳凰衛視(2008)宣布分拆旗下新媒體業務,于美國納斯達克或紐約證券交易所獨立上市,但并未落實具體集資規模。
鳳凰衛視早前已透露有意分拆旗下兩個分支業務上市,包括新媒體及LED戶外廣告。該股昨日停牌,以公布有關分拆事宜,將于今日復牌。
鳳凰衛視昨日于通告中表示,董事會于上月30日宣布,向聯交所提交分拆建議,內容是有關新媒體業務的建議分拆,新媒體業務包括提供入門網站、電訊增值、推廣及連帶服務等,公司有意將有關業務于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或紐約證券交易所作獨立上市。新媒體業務目前由鳳凰新媒體及其附屬公司經營。
公司于完成建議分拆后,鳳凰新媒體的財務業績會繼續于公司的帳目作綜合入帳。董事會指出,建議分拆的條款,包括發售規模、價格范圍及公司股東的保證配額等,仍未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