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以來,評級機構的信用問題屢屢引發爭議。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天在一個午餐會后透露,政府正就監管評級機構作出咨詢,希望明年可推出方案,目前傾向于讓證監會來執行這項監管。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為金融產品評級的市場評級機構可信度一直受到外界質疑。有經濟學家甚至批評,評級機構日益淪為發債方的“服務商”,出現利益沖突。在歐洲債務危機中,國際主要評級機構連續下調希臘、葡萄牙、西班牙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更成為觸發全球市場大風波的導火線。
目前,歐盟計劃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去監管評級機構,并打算成立歐盟自身的評級機構以打破壟斷局面。不過陳家強對此表示,香港當局計劃將這項監管交由證監會處理,無意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
對于由證監會執行這項監管會否引起道德風險,陳家強認為,證監會將僅僅負責制定評級機構的監管方向及指引要求,證監會監管評級機構,并不是必須認同機構每一項評級報告的結論和建議。
他表示,這一計劃還在研究當中,會考慮歐美當局的監管做法,在適當的時候作出咨詢。
據證監會人士透露,有關評級機構的監管計劃,將包括發牌和評級機構的操守準則等方面,希望通過監管,進一步規范評級機構與產品提供者之間的利益沖突關系。不過,目前國際社會在架構方面仍無共識,因此香港首先會依照自身需要設計。
陳家強今天還表示,證監會關于披露股價敏感資料的咨詢,目前反應正面,符合當局的預期。對于“何謂股價敏感資料”,陳家強稱,將做到良好平衡,既沿用本地有關內幕交易資料的定義,證監會也會提供相關咨詢服務。他強調,現階段就此引入刑事監管的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