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交易所紛紛進行跨國聯姻,使得亞洲交易所面臨的競爭壓力陡然加大,有分析人士認為,全球交易所合并浪潮或將波及亞洲。而與內地僅一橋之隔的港交所何去何從,更是業界關注的重中之重。
亞洲交易所整合相對落后
相比歐美交易所合并浪潮的風起云涌,亞洲交易所的合并則顯得相對落后。據紐約時報資料顯示,自2000年以來,全球交易所前十大合并交易中,涉及亞洲交易所的交易僅有兩宗。其中,去年10月新加坡交易所向澳洲交易所提出的收購建議應是目前亞洲交易所合并邁出的最大膽一步,如果合并成功,將成全球第五大上市的交易所運營商,并會吸引高頻交易商和尋求融資的公司等支付費用的大客戶,從而對位于香港和東京的亞洲主要交易所構成威脅。目前,該計劃還有待相關監管部門批準。
近日,東京以及香港交易所紛紛表示暫時沒有合并計劃。東京證券交易所社長齊藤敦表示,在交易所全球重整加快速度之際,東京對各種選擇持開放態度。但他明確表示,目前東交所不急于加入任何合并談判。港交所新聞發言人則重申,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結盟機會,并且不會為了投資利益而尋求合并,但如果有機會在國際上建立同盟、合作等關系,且能帶來與專注內地市場相符的戰略利益,港交所將會予以考慮。
部分亞洲交易所嘗試合作
在亞洲部門地區,一些交易所已開始嘗試合作。本月,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交易所宣布,將在年內開發一個聯系交易機制,使投資者可以在其中任何一個交易所買賣在其他上述交易所掛牌的股票,同時在本地市場進行交易結算。去年首次公開融資規模居世界首位的港交所,早已同深圳和上海的交易所達成相關合作協議。有分析認為,隨著中國放松外匯管制,三家交易所合作空間將進一步加大。
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官伯克爾表示,未來交易所整合是全球大勢,且只會加快。但有分析人士認為,許多亞洲國家的交易所難以實現直接合并,因為該地區國家往往不愿將本國交易所的控制權讓給外方。
港交所應加大與滬深合作
面對未來可能加大的競爭,香港投資界人士藺常念認為港交所前景岌岌可危。他表示,港交所在并購對象上的選擇并不多,最好的選擇是和內地交易所合并。有市場人士則表示,內地交易所屬事業單位,人民幣非自由兌換以及嚴格的資本賬戶管制,是香港與深滬兩地交易所合并的三大障礙。
國信證券投資銀行執行總經理周可君表示,港交所可以與上交所和深交所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如發展人民幣基金,在B股市場、中小板和創業板進行兩地上市掛牌,在債券市場以及權證市場上進行合作與學習,以及進行交易系統聯網等深度合作。
平安證券首席分析師羅曉鳴認為,港交所可以更加深入地拓展內地市場,以吸引更多內地上市公司。而港交所即將啟動的人民幣股票發行相當于發行A股,加上小QFII漸行漸近,預計未來香港與內地市場將會逐漸連通。